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电改或催生广阔“用电负荷”交易市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7-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改配套性文件发布进入倒计时,各方对于未来市场商机的猜测不断发酵。据悉,随着电改的深入,售电侧的放开,“用电负荷”也将实现可交易,未来市场潜力可期。

笔者是从近日在京举行的《上海需求响应市场潜力及效益评估》(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获知上述消息的。

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简称DR)是指通过电价调整或提供资金奖励,引导用户根据系统需要改变原有用电模式的机制,可有效维护电网平稳运行,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系统整体效益。

这份报告由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牛津大学联合发布,对中国首个城市DR试点项目——上海DR试点项目进行了评估。

报告显示,在最佳情景下,初步预计2030年上海DR的效益可达8.112亿元人民币,同期DR资源可实现250万千瓦的负荷削减量,占当年峰荷的4%,市场潜力巨大。

英美等国DR的应用起步较早,我国在今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已明确DR在确保电力供需平衡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深入电价改革,引入市场机制。

“DR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价格信号,让用户有更多的权力,决定何时用电,用多少电。这与电改精神不谋而合。”项目组成员,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大卫路罗宾逊说。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要求,上海于2014年夏季开展了中国首个DR城市试点项目,旨在探索通过市场机制来挖掘DR资源。

今年4月,发改委又发布电力体制配套文件,要求四个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城市:北京、唐山、苏州和佛山,借鉴上海试点的实践和国际经验,组织实施DR,并建立市场机制、长效机制。

据项目组成员,杭州天丽公司运营总监周培良介绍,电力包括电量和容量,容量也就是所谓的“负荷”,传统的电力交易主要是交易电量,负荷之前还没有交易,做DR就是把负荷作为一个资源,考虑未来如何交易。

以上海的试点情况来看,据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研究员金亨美介绍,上海选择了64个用户参加DR,包括31家工业用户、33家楼宇用户。参与DR的用户每削减1千瓦用电可拿到两元钱补贴,电力公司通过电费减免予以补偿。与此同时,发电公司通过降低系统成本,也获得了相应的收益。

与会专家认为,用电负荷交易将来也可以结合环境效益,参考碳排放权交易模式。

发改委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认为,未来DR的前景,还是要看电改的效果。“电改如果成功,DR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周伏秋说。

据项目组成员,国家电网用电节能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陈波介绍,目前各方参与DR项目,主要是看好电改以后的市场潜力,并未要求商业回报。但是下一步,DR要走市场化运作模式,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钱的问题,国家层面还需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引导建立成熟的交易机制。

“DR下一步发展要有一些支撑条件,关于怎么考虑机制建设,怎么与电改更好的结合,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能源基金会项目主任王万兴在会上表示。

分享到:

关键字:电改 电价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