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LG供应长安汽车PHEV动力电池 凸显谁的尴尬?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网 发布时间:2015-08-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崛起,世界动力电池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争夺战正在悄然打响,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正面临LG、三星等锂电巨头兵临城下的危机。

据韩国LG化学公司8月16日最新消息,LG化学将为中国长安汽车(000625)2016年以后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提供电池。

事实上,LG化学从2009年起就与长安汽车开展有关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合作。这次两家公司签订关于LG化学独家供应电池的协议,LG化学确保了上千亿韩元的销售额。

除长安汽车之外,LG化学在华合作的本土厂商还有长城汽车(601633)、东风汽车(600006)、华晨宝马等。LG化学截至目前的接单量中,2016年以后要为在华主要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汽车电池数量达55万个。为此,LG化学将于今年年内在南京建立年产量达10万个以上的电池生产线,预计从明年起投入生产。

而在2014年8月,三星SDI在中国西安投资36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随着三星SDI和LG化学先后在中国西安和南京投入动力电池项目,国际锂电巨头进军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这也加深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同等质量动力电池上,三星SDI和LG化学的价格甚至可以做到比国产还低。”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杨华通告诉《高工锂电》,如果任由这些国际锂电巨头在中国市场野蛮生长,最终中国企业将会失去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本土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竞争力不强,使得国内整车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偏向于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日韩企业。在电池领域,最近三星、LG和SK先后宣布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包括上汽、长安等多家国内主流的车厂也准备在其自主品牌汽车中采用韩国生产的电池。

“LG化学和三星SDI落户中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挤压国产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国内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市场总监认为,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企业还太少,国际化布局也相对较晚,未来必然会面临强劲的竞争压力。

“相比于三星SDI和LG化学等国际锂电巨头,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太过于分散,还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供应链。”北京波士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马俊峰认为,其实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三星SDI等国外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并不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品质的稳定和质量的控制上。

分享到:

关键字:LG化学 锂电池 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