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我国储能政策支撑力度依然较弱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8-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技术与政策和市场是紧密相连的。当前,储能的应用市场不缺,单单我国三年之内就有可能形成上千亿美元的新能源储能市场。巨大的市场前景引发了储能领域的投资热潮,投资热推动了储能技术的进步。而储能技术和政策支撑到底谁前谁后?各方却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只有储能技术发展到其经济性在市场可接受的范畴之后,再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撑其加速发展?有人认为应先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各方向储能技术的进步?也或许正是由于第一方面的原因,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各方面支撑政策一直未明。仅仅是在国家“863”、“973”等科研项目中对储能有所有体现。
 
  而反观在储能领域起步较早的美国,以2009年为例:2009年上半年,美国政府拨款20亿美元用于支持包括大规模储能在内的电池技术研发;8月5日,拨款24亿美元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其中有一部分经费用于车用动力储能电池的开发;10月27日,在美国能源部制定的关于智能电网资助计划中,安排的储能技术项目超过了其他所有项目,达19个,资金支持力度也最大;11月,美国能源部又拨款2亿美元支持规模化储能技术的研发。
 
  中国的储能产业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今年三月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一章第三节“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中明确指出: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这是“储能”二字在国家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中首次出现。 
分享到:

关键字:我国 储能 政策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