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期间,葛洲坝集团拜会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总统、总理、外长、财长等政府要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为下一步大举拓展国际业务创造了良好环境。
葛洲坝集团的国际业务自2006年以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介绍,与2006年相比,2011年国际业务营业额增长了7.7倍;市场开发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建项目遍及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的40个国家;国际业务范围从以水电为主的单一格局扩展到公路、铁路、火电、桥梁、房建、市政、输水、灌溉、港口、输变电、设备供货、对外贸易等十多个领域;在ENR(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由2006年的第160位跃升到2011年的第71位。
借势“中国资金”
葛洲坝集团正式“试水”国际业务始于1994年。然而在当时,这支国内的“王牌军”在国际市场上遭遇了“水土不服”,国际业务长期徘徊在低谷。2004年,转机出现,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国际业务列为八大板块之一。
葛洲坝集团在交“学费”的过程中认识到,要想成功“走出去”,必须有全球视野、国际思维。2006年,葛洲坝集团将原海外事业部改制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国际业务的龙头和窗口单位,并将其总部移师北京,从根本上改变了昔日散兵游勇、粗放式的运营模式。
面对崭新的国际事业,葛洲坝集团站在世界经济和国家政治、经济与外交的高度考量自身、寻找定位,最终确定了与国家“经济外交”相结合,依托“中国资金”走出去的战略,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据了解,“中国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两优”贷款(优惠贷款、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两优”项目是中国政府援外工作的重要内容。借力“中国资金”,葛洲坝集团一方面避免了资金支付风险,另一方面借助国家力量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葛洲坝集团承建的中国在西非最大援建项目——马里巴马科第三大桥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项目获得了双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2012年,葛洲坝集团被评为中国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最佳执行企业,充分发挥了央企在国家经济外交中的优势和作用。
树一座丰碑
葛洲坝集团秉承“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片市场,育一批人才”的经营理念,所到之处建造了一个个精品工程。
葛洲坝集团2005年走进东盟后承建的缅甸耶涯水电站项目,是目前缅甸境内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占缅甸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50%。2008年该项目提前半年完工,由于进度、质量等各方面管理情况良好,受到业主及缅甸政府的一致好评,缅甸国家元首多次在现场为项目部献上果篮,以示感谢。耶涯水电站项目的品牌效应立竿见影,葛洲坝集团在缅甸相继中标漂亮水电站、板其公路等9个项目,在老挝相继中标会兰庞雅水电站、北方电网改造等3个项目。
在非洲,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埃塞俄比亚特克泽电站荣获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该电站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水电站。总理梅莱斯亲自参加了特克泽电站投产发电仪式,高度赞扬葛洲坝集团的贡献。
国际化与属地化
葛洲坝集团在“走出去”战略中制定了资源配置国际化、项目管理属地化的原则,充分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与超过120家国内外有实力的规划、设计、施工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合作基金、东非共同体、西非共同体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长期以来,葛洲坝集团坚持资源配置国际化,实行当地采购,直接刺激工程所在国的物资供应,有效推进当地经济增长;坚持劳务管理属地化,对每一个新开拓的市场,集团都优先选用当地劳务,解决当地人员就业问题,并提供高于当地劳务平均收入水平的薪酬待遇。随着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加强,两万多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外籍员工正凝聚在葛洲坝集团的同一面旗帜下,为国际事业而共同奋斗。
在项目管理上,葛洲坝集团制定了“一点一策,一国一策”和项目管理两级策划的管理办法,注重对新开工项目从实施模式、组织机构、资源配置到风险分析、前期准备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策划、缜密安排,确保良好开局。通过规范项目管理报表体系、巡查制度等监管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过程的全程监控。
据悉,当前葛洲坝集团海外在建项目均履约良好,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