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据AutomotiveNews消息:除非发生奇迹,政府规划的电动车产销目标难以实现。上周国务院发布了业界期待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但令人失望的是规划为国内的汽车行业定下了一个高不可攀的电动汽车的产销目标。政府热心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愿望不难理解,因为在油电混合汽车的开发上,国际企业已经确立了优势。国内企业要想后来居上,只能指望电动车技术。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规划所设定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目标高得离谱。按照规划,到2015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要力争达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而现实情况却是,目前这两类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量十分有限。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仅有5579辆,今年上半年也只有344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的销售则更少——今年上半年仅为81辆。不仅如此,由于现有电池技术的掣肘,即便充电设施被广泛建立起来,两类汽车未来的销售也很难有根本的改观。其实,电动车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在19世纪后期汽车行业发端之时,电动汽车就已经出现,只是由于电池能量密集度低,电动车的发展远远落在了汽柴油驱动的汽车之后。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电池技术虽获不断的改进,但电池的能量密集度不够的问题未获根本的解决。因此,现阶段各家企业开发的电动车不得不背负沉重的电池包,导致电动车不仅造价高,而且航里程短。以目前分别在北京和深圳作为出租车试运行由长安汽车和比亚迪制造的电动车为例,其造价在20万元以上,为相应的汽油车的3倍,而续航里程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因此,除非有奇迹发生,令电池技术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很难想象这样的电动车能为普通的消费者接受,那样的话,要实现政府规划中的产销目标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华杰点评:密歇根是美国的汽车工业根据地,也是北美三大汽车厂的大本营,一直以来生产的汽车以生产油老虎为主,现在这个调查能够得出轻量化来节油的结论,确实有点诧异。不过最近虽然中美这两个汽车产销量冠军和亚军,一直都在宣称几年内要达到什么什么的目标,不过同行眼里有一杆秤,那就是目前的那些销售成绩政府的未来预期和工程师心目中的预期并不一样。
大概在两年前,笔者针对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了对比,其中中国汽车政策作的比较具体,比如说如果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了什么目标,就如何如何。美国当年的政策相对比较泛一些,对于节油到了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如何如何。不过随着这两年的发展,虽然电动车和纯电动还没有明显的气色,政策都开始转向了专注这个上面。这有好处,就是集中主要力量突破电动车技术。也有不好之处,就是当前我们需要的是节油,不过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很多时候我们发展一项技术的时候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例如目前很多技术都是为了解决石油危机,然后各色技术都浮上水面,但是等到了大家在技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忽然发现不仅仅忘了开发别的技术。还忘记了为什么要开发这项技术。所以美国同行认同的相关技术趋势,笔者认为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