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电发展基本现状
在一系列激励政策扶持下,我国风电经历了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11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4505万千瓦,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风电发电量732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4.27%和总发电量的1.55%。
但伴随着风电的快速开发,风电场“窝电”严重,发电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近两年来,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甘肃等风电大省出现了严重的限电问题,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100亿千瓦时左右风电电量由于被限发而损失,折合标准煤超过330万吨,仅售电经济损失就超过50亿元。从目前发展形势看,至少在2014年之前“三北”地区风电限电问题依然难以缓解。我国出现了风电电量比例低、限电却很严重的奇怪现象。风电“弃风”是对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是对节能减排的逆向调节。如果风电大量弃风,则失去了发展风电的根本意义。我们在关注提高风电电量在全社会用电比例的同时,更要关注风电弃风的情况。
总而言之,与欧美风电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电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比例以及风电运行效率存在较大差距,应该说我国风电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
2.当前风电开发主要参与者的特点
(1)开发企业风电投资热情高涨。风电开发企业是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的主体,但是,开发投资主体过多、开发能力差异大、开发秩序混乱的问题也客观存在,大多数风电开发企业重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轻发电量水平、运行管理和盈利能力,盲目或被动接受地方政府提出的各种要求。同时,对前期工作深度和质量重视不够,投资决策程序不够完善,后评估工作开展不足。比如,即使当前北方地区限电已非常严重,不少企业风电投资热情仍然较高。
(2)地方政府希望风电开发能够对本地经济产生更大的拉动作用。地方政府曾经对风电发展发挥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增值税转型以来,为弥补税收损失,地方政府对开发企业提出的附加条件开始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省、市、县政府要求开发企业配套引入能带来更多税收的设备制造企业,或者要求使用本省、本市甚至本县生产的设备,大大增加了开发成本和风险;二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顾项目前期核准手续是否齐备、项目能否盈利,要求开发企业提前开工建设,或者要求开发企业缴纳各种名目的费用。
(3)风电机组制造产能过剩,缺少核心竞争力。2007年以来,风电设备成本大幅降低,运行可靠性增加。但是,目前风电机组制造产业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1年国内有安装业绩的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有29家,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目前,大多数风电机组总装厂订单锐减,生产经营困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利用建设总装分厂的方式圈占风力资源,并通过地方政府强迫进入本地的风电开发企业使用本地设备,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是大部分风电机组制造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核心竞争力。由于风电机组运行信息披露较少,风电机组功率曲线检测认证困难,市场对各种风电机组的运行业绩缺少客观一致的认识,风电机组制造商对已有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投入不足,缺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出现了追求机组单机容量大、新机型下线速度快的发展势头,并急于将没有运行经验的机组,或者性价比较低的大容量小叶片机组大批量安装。部分已投运风电机组质量不稳定,出现了多起严重风电机组质量事故,成为风电健康发展的隐患。
(4)电网经营企业积极开展风电接网与技术标准建设。近年来,电网经营企业大力推动风电接网工作,建成了一批风电配套送出工程,保障了风电场及时并网。同时,根据风电技术特性与运行特点,电网经营企业正在推动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建设。但目前,风电开发企业依据风电并网技术标准,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的风电场技术改造的运行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估。这些技术改造投入能否真正提高消纳能力、减少限电、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也缺乏负责任的承诺。同时,风电接入电网也存在审批周期较长,并网手续复杂的问题。
3.不同地区风电场的限电原因分析
初步分析北方地区各风电场限电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电网网架较弱影响,在电网的局部环节产生了“卡脖子”现象,风电限出力。由于部分地区风电开发过于集中,受现有电网网架送出能力影响,风电被限出力。
二是北方地区系统峰谷差较大,系统调峰能力有限,风电在电网低谷时段参与系统调峰。系统峰谷差是影响系统接纳风电能力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北方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生活用电比例高,系统峰谷差较大,峰谷差较大的月份与大风月重叠。而且,北方地区风电场大风月基本与供暖期重叠,受供热火电机组保民生影响,在冬季后半夜的系统负荷低谷时段,北方地区大部分风电场都要参与系统调峰。目前,参与系统调峰是风电场限出力的主要原因。
三是由于局部地区电源相对于用电负荷严重过剩,即使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风电仍无法全部消纳。例如,内蒙古西部地区火电机组过剩,发电装机严重富裕。之前已经提到,供暖期内热电机组和自备电厂基本不参与系统调峰,大量风电成为系统调峰的便捷手段,导致消纳成为蒙西电网风电限电的首要原因。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限电局面进一步严重,风电消纳问题从以供暖期内为主,扩大到了夏季用电负荷高峰期。在夏季风速较大的时段,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蒙东等地也出现了较大比例的限电。
4.我国风电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由于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三北”一线地区大规模限电,在现有电力运行体制下无法消纳更大规模的风电,风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下降。为了避免更严重的限电形势,2011年以来,国家控制“三北”一线地区风电发展规模和速度,重点发展山西、陕西、宁夏、河北、辽宁等电网接入相对较好的“三北”二线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内陆低风速地区,预计2014年之前每年尚可维持1500万千瓦左右的新增并网规模。但是,在现有电力市场运行体制下,山西、陕西、宁夏、河北、辽宁等省区电网可继续接入的风电容量也是有限的,而沿海地区和内陆低风速地区省份受风电开发成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等因素限制,在现有技术手段、电价政策、管理体制条件下可经济开发的风电规模也有限。因此,如果2014年之前“三北”地区并网与消纳问题处理不好,且中东部、内陆地区低风速与分散式接入项目的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在操作层面完善,则“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将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