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产能过剩是导致光伏企业大批死亡的根本原因,而债务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光伏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多以自建为主,兼并收购现象较少,并且兼并收购也不能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大规模破产潮已经为期不远。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告诉记者,他与多个城市政府官员交流时,对方都表示希望当地光伏企业存活下来,而市场容量有限,将来有大批企业由于无法获得市场而倒闭。但他认为现在光伏业积弊已久,已经到了集中爆发的时候,大规模破产潮已经为期不远。
国家的规划中也不希望存在过量企业。光伏“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只形成20家左右的骨干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培养出20家左右的光伏企业,其中包括2家万吨级以上的多晶硅企业,5G瓦级的太阳能组件企业2家左右,GW级的形成10家左右。但最后公布规划时将名单删掉了。但光伏企业都关系地方政府的利益,部委如何干预也是一个难题。
“只不过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就涌出几千家,并且全国600座的城市超过一半有光伏企业,这在哪个国家也是没有的现象。因此,中国光伏业大多死去是必然。”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