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盐产品(目前公司拥有11万吨冰晶石和18万吨氟化铝)目前仍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今年受到下游电解铝景气低迷的压力,全行业处于景气的历史低位。上半年,氟化盐行业协会曾组织全行业停产(公司也藉机进行了检修),虽然有效降低了行业库存,但在低迷的需求压制下,仍未能对产品价格产生显著推动。根据目前的情形,预计景气压力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公司积极推行成本战略,应对景气压力。冰晶石向云南迁移,充分利用当地磷矿副产的廉价氟资源(主要是氟硅酸和服硅酸钠),理论上可降低冰晶石吨成本2-3000元/吨;氟化铝向西北迁移,追随电解铝产能迁移的脚步,实现就近供应。目前,公司在云南的3万吨冰晶石项目已经竣工,即将试生产;同时增资甘肃白银中天,迈出产能北进的第一步。未来公司还将不断通过产能迁移获取成本优势。在氟化盐领域,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是综合产能30万吨、市场占有率50%以上,获得较强的行业话语权。
六氟磷酸锂成功产业化,产能建设持续推进
上半年,公司六氟磷酸锂产品成功实现较大规模销售(上半年销售收入4700万元,毛利率近66%)。随着2000吨工业化装置一期投产,公司总产能达到1200吨,目前可实现月销售4-50吨,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公司产品品质和销售价格不低于森田化学,下游客户涵盖了国内电解液行业的多数企业,下游使用反馈良好。可以认为公司六氟磷酸锂产业化取得了初步成功。
预计到明年,公司二期1000吨产能投放后,公司六氟磷酸锂总产能将达到2200吨。考虑到国内目前3000多吨的需求量,预计届时产品价格将有所下行。但考虑到大规模生产装置的显著经济性(公司估算,2000吨装置较之200吨装置,成本下降约2-30%),公司预计大规模放量后六氟磷酸锂产品的毛利率仍可保持在50%以上。
锂电需求爆发尚待时日,广泛积累静待放量
乘用车动力锂电的大规模推行是六氟磷酸锂需求爆发的核心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锂电池汽车的放量尚需解决材料品质、能量密度、电池与电池组一致性、BMS设计与优化、社会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问题,至少近3年内产业化爆发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公司在锂电领域主要以技术和市场积累为核心目标,基于六氟磷酸锂已经取得的成功,积极拓展锂电池及相关其他材料的研究。我们在访谈结束后参观了公司部分实验室,从设施装备的角度,确实足以与国内部分一流研究机构比肩,体现了公司对于研发的投入和决心。我们认为,公司在锂电池相关技术领域积极投入、广泛积累,其发展值得关注。虽然锂电需求的爆发尚待时日,但如果公司基于现有的基础,能够在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和研发投入上持续推进,待市场爆发最终到来之时,有望充分享受放量带来的强劲增长。
高端产品积极储备,谋求全产业链雄心
除了锂电领域之外,公司也在积极储备其他相关的氟化工产品,如含氟医药、农药和兽药中间体等,预计明年起逐步有产品转入工业化阶段;公司近年的口号是“氟通四海、锂行天下、硅达五洲”,未来计划在氟化工、锂电和硅产业(上文所述的磷肥副产氟硅酸可用于生产低成本、高品质单晶和多晶硅)中多元发展,体现了公司谋求全产业链增长的雄心。
前程远大,短期承压,近循周期,远观成长,暂不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进取心强、技术积累丰富,未来具有可观的增长空间;短期看,氟化盐领域仍将是公司近年的主要盈利来源,目前承受一定压力。近1-2年内,公司以周期性特征为主,适宜根据氟化盐景气波动以及市场对于锂电主题的认可程度起伏进行灵活的择时配置;中长期看,公司的成长效应会逐步体现,建议逐步密切关注下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公司的产品开发进程。预计公司2012-1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9、0.62和0.88元,暂不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