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欧盟“双反”最后期限 光伏业临生死大考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09-05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来自欧盟的“双反”调查威胁,或许会成为压垮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作为中国光伏业的主力军,在A股上市的近70家涉“光”企业,以及十多家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中概股”,继交出一份惨淡的中报之后,更面临着严峻的年报业绩考验。

    不过,近期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先后访华,光伏“双反”问题就是中德、中美间协商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德已经就通过协商解决光伏产业的有关问题已经基本达成一致,作为欧盟的领导者以及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的表态,或许会缓解中欧光伏领域紧张的对峙局面。

    欧盟“双反”如箭在弦

    自7月底20多家企业“组团”对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反倾销申诉之后,欧盟会不会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就成为笼罩在中国光伏业头上的一把利刃。

    按照欧盟相关法律,欧盟在接到反倾销申请书的45天内(最后期限为9月6日),将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这也意味着,最晚明天,欧盟就将决定是否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调查。随着最后时间的临近,光伏业神经高度紧张。昨日,有网站爆料称,从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得到最新消息,欧盟已经确定对华双反。该消息立即在国内光伏业传播开来,人人自危。随后不久,商务部站出来辟谣称,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没有正式立案。
 
    记者从英利绿色能源公司法务总监陈卓处获悉,为了应对欧盟可能启动的“双反”调查,商务部上周末紧急召集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4家光伏企业的代表和反倾销律师,于9月4日举行紧急会议商议对策。中国光伏企业此前已联名上书商务部,申请对欧盟多晶硅进口中国产品实行“双反”调查。因此,一旦欧盟确定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调查,不能排除商务部会采取“反制裁”措施向欧盟施压。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假如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中国可以暂停向欧盟供给光伏产品。

    光伏业上市公司静待大考

    中国光伏产业主要市场在海外,其中欧盟消化了70%的产能,美国消化了10%的产能。业界普遍预测,若失去欧盟市场,国内至少有六七成企业倒闭。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就表示,如果欧洲反倾销立案,将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并将造成百万人失业。

    中国光伏业面临的困境,从A股上市的66家光伏企业的中报可以窥其一斑。

    数据统计显示,66家已发布中报的光伏上市公司上半年存货共计达450 .87亿元,而这一数字在去年年中为374 .71亿元,同比增幅达20%。中报显示,这66家光伏企业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降幅普遍超过50%,毛利率均低于10%。更有10余家光伏上市公司出现了亏损。

    更为严峻的是,海外上市的不少光伏中概股,毛利率更是出现1%以下甚至为负值。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库存严重,债务缠身的中概股光伏上市公司,业界纷纷传闻这两家公司很可能被国有化。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告诉本报记者,光伏企业短短几年经历“过山车”式发展,沦落到如今这步田地,发人深省。盲目审批、盲目上马、盲目扩张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企业盈利能力弱等困境。

 

分享到:

关键字:欧盟 最后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