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风电占全国装机比重为5%,低于美国等风电大国的装机比例,但我国风能资源集中的“三北”地区风电比重已达到20%的较高水平,有的地方风电装机甚至占当地电源比重近一半,且受宏观经济影响大,难以就地消纳;远离负荷中心,中东部地区消纳风电的市场潜力未充分发挥;“三北”地区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装机占比达81%,且多为供热机组,既没有快速跟踪负荷的气电,又缺少可以灵活调峰调频的抽水蓄能电站,冬天供热期系统调峰尤为困难……
相比之下,国外风资源相对分散,且80%以上的风电接到10千伏以下配电系统,能够就地消纳,同时灵活调节电源比例较高,如西班牙燃油燃气及抽水蓄能等灵活调节电源比例高达34%,是风电的1.7倍。更为重要的是,风电大国在现有电力系统下做到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是发挥了包括电源、电网、调度、需求等在内的所有措施的综合作用。
研究表明,各种能源在电网中要有一个优化比例,并要统一协调。综合目前我国的电网结构、电源结构、市场机制等因素,一般要求风电占电力系统的比例不能超过10%,否则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如果要超过10%,电网系统现有的运行、调度方式将进行极大优化,并且是在现有管理手段、运行机制、调度职权能够发挥的调节下所能达到的极限。
因此,面对我国“风电2015年并网装机容量1亿千瓦,2020年达2亿千瓦”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风电、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风电的高效消纳,是包含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在内的整个电力系统的任务,需要发挥电网企业、风电企业、火电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合力。
其中,不仅要发展电网友好型风电技术、系统,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扩大电网覆盖范围及加速调峰电源建设,还要及时完善配套的电价政策、需求侧激励措施。同时,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微电网等也是促进风电消纳的技术路线之一,但由于目前成本过高、标准不完善等因素制约,规模化发展还有待时日。而且,抽水蓄能受地势条件限制大,建设周期长。因此,相比之下,将电网打通、有效提升电网系统承载能力是消纳风电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