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9月1日起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车被作为轻便摩托车而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自行车道上穿梭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快速增加,速度不断提高,部分骑车人守法意识欠缺,逐渐滋长成为新的交通安全隐患。如果机动车再驶上机动车道,交通秩序和安全又将迎来怎样的考验?记者视线今明两天都来关注电动自行车的老问题和新问题。
面对北京街头时时刻刻飞驰而过的电动自行车,猜猜它到底有多快?这位车主的回答可能会让很多人吓一跳:
【同期】——这是自己加的电池是么?
——是。
——像这个的话最快能跑多少啊?
——跑100公里。
100公里的速度是极限,跑个三五十公里的时速已经司空见惯。而这能是电动自行车虽然价格不菲,但是飞速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10多年来,电动自行车在北京、在全国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全国保有量突破1亿辆,每年更是以2千多万辆的速度递增,北京市场电动车年销量就达到30万辆,目前俨然非机动车道的主力军。在广渠门桥下修车的王师傅这几年里见证了电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曾经只修自行车的他现在也紧随市场行情变化,同时干起了修理电动车的生意:
【同期】——现在自行车和电动车比例的话也就是将近一半。
——一半自行车一半电动车?
——对,差不多,也挺多的。
在建华南路和建外大街十字路口执勤的几位交通协管员说,据他们观察,从路口驶过的电动车数量要远多于自行车:
【同期】绝对多呀。绝对要比自行车多。还是电动车多,电动车速度快呀。
协管员的话说到了根子上。快速、轻便、省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电动自行车。一位车主就自豪地表示,自己的车可以轻易跑到40公里:
【同期】40多迈车吧,因为它电压高,时速就快,因为它5节电池的。
但是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限速20公里每小时。电动自行车当初刚刚面世的时候,围绕它能不能上路的争论关键就是速度太快。在各方妥协下,时速被限制20公里,电动自行车才拿到了法律认可的上路通行证。没想到10多年过后,有关它的争论还是集中在速度上,这次不同的是,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一再地被突破,被刷新,争论的方向不再是它的存废问题,而是9月1号实施的新国标《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更是为它的速度突破提供了更多信心,那就是时速超过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将被当做机动车处理。而反对电动自行车速度不断提高的人当然极度反感这个新国标,而且有关电动自行车的新帐老账一起算,它不但生产厂家不遵守标准,卖家也随意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车辆技术标准,骑车人更是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在狭窄的自行车道上横冲直撞,交警面对蝗虫般众多的电动自行车左冲右突也疏于管理。给多少人带来便利的电动自行车成了导致城市交通混乱的一大主因。
这是一个工作日的早上8点半,记者在国贸桥附近看到的景象:
【同期】我现在在国贸桥南,通惠河北路和东三环的交界路口处,在这里观察发现,选择电动车出行的人数还是特别的多,简单的做了一个统计,大约5分钟内,从这里驶过的电动车的数量就有150辆之多。其中有约40辆电动车驶入机动车道,而选择闯红灯的有28辆,另外有20辆左右的电动车在这一路口是逆行而穿过的。
梁先生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对骑电动车的人,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同期】对交规可能是不了解,缺乏安全意识,你要自行车呢你走自行车道,机动车呢走走机动车道,他这电动车呢,走哪个道的都有,可能这也是这几年新出现的交通工具,管理上滞后,教育也是跟不上。
相比自行车和行人,劝阻电动车似乎更有难度。在建华南路执勤的交通协管员对此也很无奈:
【同期】他不听话就抢呗,我有啥办法,不能拽他去。变灯不让他走他偏走。自行车还好一点。
而执勤的交警也表示,由于电动车目前按非机动车管理,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目前在管理上也有难度:
【同期】不好管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牌子,对他们个人也没有影响,像这些汽车,我们最起码能够把握到他这个汽车是哪儿的,他们过来以后,有时候直接就冲过去了。
乱带来的是危险,是血和生命的代价。速度快,不守交通规则,让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新的马路杀手。据河北、浙江交管部门统计,由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目前已经占到1/3左右。有着机动车的速度,却不遵守机动车的规则;有着摩托车的潜在危险,却不上牌照不交保险。这样的电动车每天在和机动车、自行车甚至行人抢道,不能不让人担忧。实际上,潜在的危险时刻存在。
自行车道一般较为狭窄,自行车速也慢,电动车驶上机动车道成为家常便饭,不仅危及自身安全,机动车正常行车也受到影响,一位出租车司机回忆:
【同期】就在前两天,我在等红灯呢,路边还有将近1米宽的距离,我就听到后面刹车刹不住了,直接就撞我屁股上了。
如果说电动车撞机动车更多的是给自己造成伤害,那同样走自行车道的自行车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自行车爱好者牛先生说:
【同期】——因为电动车呢它基本上是没有声音的,它从你旁边超过去你常常也不知道,它速度比较快,机动性好,闯红灯也比较多。我就被撞过啊,它逆行的,我躲不及它刹车也刹不了。
——那有多快啊?
——40多吧。把这个踏板直接撞折了。
北京有不少道路没有施划自行车道,一些电动车直接走起了人行便道,邱女士说她的同事在步行上班途中,就曾经被撞伤:
【同期】老得看着后头,速度快,可不是。我们这被车撞的,到现在爬不起来呢,后脚跟都烂了。我们上回开会还说呢,安全隐患。撞俩人,一个轻一点一个重一点的,车也跑了,到现在都没找着呢。
对于在道路上作业的清洁工这一群体,电动自行车是更大的安全隐患。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亲眼见到一辆电动车撞倒了一位清洁工的手里的簸箕,和她插身而过:
【同期】--大姐,刚才是被碰了一下是吗?
--嗯,你看早上到处都是车。
--都是在人行道上跑吗?
--嗯,电瓶车骑得快。
--您同事有被电瓶车撞过么?
--也有,我们班没有别的班有。
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制定于1999年,其中有时速不高于20公里、质量不大于40公斤的规定。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最近10年来电动车发展让这一标准显得似乎不合时宜。记者来到位于四惠的东郊市场调查发现,几乎所有车型时速都超过20公里:
【同期】——速度嘛,保您40公里。
--哪个能跑50公里啊?
--这个。
--跑30多公里吧
为了应对国家标准,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家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做法,出厂时对电动车做了限速控制。一位经销商解释说:
【同期】--像这种车不限速吗?
--限速,不限速的话是35到40迈车。
--那怎么实现的呀?
--等买完以后把这个剪断,就不限速了。
--就这根线是吧
--对。
国家标准委2009年曾经公布《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其中规定,“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标准发布后引发广泛质疑,超标电动车车主可能需要考驾照、上牌照、买保险,甚至要在机动车道和汽车同行。快递公司反映更为激烈。目前解决快递配送最后1公里主要依赖于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三轮车,如果取消时速20公里以上电动车,将没有更好的替代方式。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
【同期】--那肯定的,他要是真不让用电动车的话,快递员都没法干了,面包车更加堵了,而且达不到效率,摩托车也要办牌照,而且油还贵。自行车更没法干了,(太慢了)对,而且也拉不了多少货
--除了电动车还没有好的选择的?
--目前来说还没有。
最终,在各方的申请下,这4项国标暂缓实施。今年颁布并于9月1号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仍然延续了1999年国标电动自行车限速20公里的规定,并且将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的超标电动车划入机动车管理范畴,这和3年前暂缓实施的电动摩托车标准带来了同样的问题。有市民质疑:
【同期】那也太慢了,电瓶车随便骑一个就30左右,骑20左右不和自行车一模一样么,首先也不方便,单位又远。
20公里以下电动车没有市场,而让相比汽车而言速度慢很多的电动车驶入机动车道似乎也并不合适:
【同期】肯定不行啊,电动车那么慢,跟人家汽车那么快在一个道上行驶,你肯定不安全了。
这个新标准虽然引起了争议,但是北京市交管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不会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政策作出调整。但是面对电动自行车给城市交通带来的种种乱象,面对社会各界对是否要对继续限速、是否把超过限速的电动自行车纳入机动车范畴的争议,面对电动自行车业内自行不断突破速度极限、并逐渐形成法不责众之际,是应该出台一个明确的国家标准对它加以规范。电动自行车带来的种种问题解在何方?请您继续关注明天的记者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