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锂电材料产值规模达47.7亿元,同比增长31.4%,环比增长30.3%。
从产量来看,第二季度正极材料产量23730吨,同比增长41.3%;负极材料产量15180吨,同比增长27.6%;电解液产量13500吨,同比增长35%;隔膜产量14230万平米,同比增长54.7%。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量大增2.7倍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正极材料产量23730吨,同比增长41.3%,2014年第二季度国内正极材料产量为16800吨。
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增速最大,同比增长269%;其次是三元材料,同比增长24.5%;钴酸锂同比增长1.1%;锰酸锂同比增长-5.3%。
正极材料的增长主要体现在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受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带动。三元材料受动力电池增长和钴酸锂替代带动。钴酸锂微增长,主要系因为国内数码市场增速放缓,对材料的需求增速减小。锰酸锂出货同比萎缩。去年下半年以来,铝壳市场出现萎缩,且低端圆柱厂倒闭较多,因此影响了锰酸锂的出货。
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继续领涨
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负极材料产量15180吨,同比增长24.5%。人造石墨仍引领增长,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带动,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主。其他负极材料如中间相碳微球、钛酸锂较去年同期保持增量。中间相碳微球的倍率性能较好,与人造石墨混用,可提高动力电池的整体性能。
电解液:产量同比增长35%
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电解液产量为13500吨,同比增长35%,电解液的增长体现在动力型电解液,数码类电解液增长疲软,排名靠后的电解液厂商以数码为主,GGII调研显示,其出货均较去年同期增长不大。
隔膜:替代进口速度加快
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锂电池隔膜厂商产量为14230万平米,同比比增长54.67%。隔膜的增长体现在湿法隔膜和干法单拉隔膜。干法单拉隔膜主要用于动力电池,湿法隔膜用于动力电池和数码领域,国产湿法隔膜继续替代进口速度进一步加快。
隔膜的快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1)国内动力电池继续快速发展。动力电池隔膜基本实现国产化,因此内隔膜厂商出货受动力电池拉动较大。2)湿法隔膜厂商进一步放量,逐步抢占进口湿法隔膜在国内的市场并开始进入国际供应链,如鸿图开始供货给力神,苏州捷力供货给ATL、重庆钮米供货给L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