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8月股市阴云密布,令散户谈股色变。同在8月,沃特玛却迎来了“艳阳天”。
最新消息显示,在8月22日,沃特玛与山西临汾经济开发区、洪洞县签约,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产业园项目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洪洞-甘亭)工业园,总投资30亿元,计划两年内投资建成3GWh产能电池生产线,正常达产运营后可实现产值60亿元。
8月27日,沃特玛与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场签约,项目投资7亿元,计划一年内投资建成10GWh产能电池生产线,年产2万台套动力电池组、3万台电动车。建成达产后,3年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年缴税金6000万元。
8月31日,沃特玛与安徽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场签约,总投资2.5亿元的钢壳圆柱电池PACK生产线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并试生产,2018年产值达到18.75亿元;同时在铜陵市推广应用电动新能源汽车,计划三年内总计推广电动公交车不少于120台,总推广应用各类电动新能源汽车500辆以上。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沃特玛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为39.5亿元,在临汾和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池生产线总产能为13GWh。
沃特玛的快速扩张,除了受到下游市场需求增长驱动,股东之一的长园集团或亦是背后的推动力之一。去年12月,长园集团出资1亿元收购沃特玛11.11%股权。今年4月底,长园集团又为沃特玛提供了1.5亿元的人民币信用额度担保。
今年5月,沃特玛开始加速产能扩张。5月5日,沃特玛与陕西渭南高新区签约,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计划2年内建成10GW铝壳圆柱锂电池生产线,共分三期完成,同时引进5-6家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投资建厂。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沃特玛的连番布局与行业发展形势密切相关。进入2015年,新能源汽车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期,然而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不少企业表示由于动力电池储备不足,均出现产能跟不上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资本开始大量汇集于动力电池领域。
除沃特玛外,颇具实力的动力电池厂在全国各地的投资项目屡见报端,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圈地运动”。
波士顿电池:金沙江创投为波士顿电池注资,在江苏溧阳斥资5亿美元共建设五期锂电池项目。当前投资1.2亿美元的首期项目已经投产,正在有序实施二至五期项目建设。整体战役告捷后,每年可为7.5万辆纯电动车提供动力电池,年实现产值33亿元。
中航锂电:成飞集成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航锂电拟与金坛政府合作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产业园共同投资建设“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预计12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120亿瓦时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年生产能力。
山东力柏:6月中旬,山东力柏锂动力电池项目签约落户山东济南商河县。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约1.5亿元,二期投资约3.5亿元。项目完工后,预计年产销500MWh锂离子动力电池,预计年销售额10亿元。
猛狮科技:7月3日,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锂电池项目在福建漳州诏安县正式动工开建。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建设6条全自动生产线。一期拟达产后可年产1.5亿支电动车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三期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能为5GWH,可装备20万辆电动汽车,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五龙电动车:计划投资46亿元分三期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形成年产1.3亿安时的生产能力;二期工程已经开始建设,达产后预计新增4.7亿安时产能;三期工程达产后预计新增9亿安时的产能。
河北银隆:8月31日,位于河北邯郸武安的河北银隆钛酸锂电池项目二期投产,已形成年产2.5亿安时的生产能力,年可配套一万辆12米纯电动公交车。按照计划,三期将加快建设,进一步形成年产10亿安时、全球最大的钛酸锂电池生产基地。
大规模的新增投资将驱动动力锂电池产能大幅增长,同时动力电池及供应链企业也应当谨防产能过剩风险。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2014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为7.3GWH。随着2014-2015年期间的大规模投资扩产,预计到2016年总产能将达到30GWH,其中包括LG、三星SDI等在中国的动力锂电池项目。
2014年中国汽车动力锂电池需求为4.4GWH。预计到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万辆,对应的锂电池需求为15GWH。而2016年的动力锂电池产能将达到30GWH,供给和需求缺口巨大。在大量新增产能投放后,到2016年下半年市场供求关系将逆转,产能利用率将大幅下降,全年总产能利用率将仅为50%。
产能相对过剩,将加剧动力锂电池市场的竞争,引发行业洗牌。目前由于大厂供应紧张,而得以进入供应的二三线动力锂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将大幅下降,市场份额将重新被大厂侵蚀,一部分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原标题: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扩张来袭 扒一扒土豪们的“圈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