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我国稀土资源利用的机会与挑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2-09-25 浏览:0次
     中国储能网讯:据2010年1月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我国以包头矿(氟碳铈矿与独居石混合矿)、四川矿(氟碳铈矿)和南方离子吸附型矿为代表的稀土资源量为3600万吨(以稀土氧化物REO计,下同),约占全世界的36%。虽然我国的稀土资源位居世界第一,但资源消耗过快、生产过程污染严重,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严峻问题。
 
  包头矿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藏,属于典型的含铁、稀土、钍等资源的共生复杂矿,其中铁、稀土和钍含量分别约为34%、5%—6%和0.02%。该矿自开采以来,始终以铁矿需求量定产,原矿石年开采量已达1200万吨,作为稀土主矿区的“主东矿”已开采过半;按目前开采量预计,其开采年限小于20年,稀土资源利用率不到10%,绝大部分稀土被排入尾矿库,形成了一个规模与主东矿储量相当、且赋存状态和成分更为复杂的“人造稀土矿”。冶炼过程所产生的含氟、硫废气和高氨氮及高盐碱废水以末端治理方式加以处理,成本较高,难以彻底治理。更为严峻的是,废渣中的放射性钍未加回收和有效利用,形成了重大污染隐患。
 
  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中重稀土(钐、镥及钇)配分高达30%—80%,其中的铕、铽、镝等中重稀土元素配分远高于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矿,是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目前该矿主要采用先进的原地浸矿技术加以提取和富集。然而,地质条件对稀土回收率影响明显,导致稀土资源流失和环境污染严重。
 
  稀土分离主要采用溶剂萃取工艺,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现有流程存在的酸碱消耗大、氨氮及放射性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可达到国家《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新型萃取体系及高效清洁分离工艺势在必行。
 
  自1988年以来,我国取代美、法等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满足了全世界对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的需求,导致国外企业在竞争中逐步退出了稀土分离冶炼行业。近年来,随着国内稀土应用和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以及环保要求提高和出口政策调整,稀土原材料价格提高、出口量有所降低。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向我国政府施压,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对我国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制造的技术封锁,试图继续垄断高端稀土产品和应用市场。同时,国外新建和重启稀土生产项目的势头强劲,近年内有可能形成与中国竞争的局面。
 
  本报告试图在分析国内外稀土资源、生产、应用状况的基础下,探讨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旨在为我国稀土资源绿色、高效、高值化和可持续利用技术开发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性建议。
分享到:

关键字:我国 稀土 资源利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