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全世界运营的74座核反应堆中,有23个位于可能发生海啸的高风险地区。
据报道,近年来,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已成为了毁灭无数城市和家庭的代名词。特别是它们可能会摧毁核电站,从而引发更大的灾难。去年3月,太平洋沿岸的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
该报告的首席作者、西班牙韦尔瓦大学地球动力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员华金罗德里格斯维达尔(Joaquín Rodríguez-Vidal)说:“核反应堆的选址问题不仅会给本国带来影响,发生事故后导致的放射性泄漏问题也将影响到其他地区。”
在这篇发表在《自然灾害》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在一张世界地图上绘出了全球面临海啸风险最高的区域,并同时标示出了已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项目。
在这些核电站中,有13座核电站共29个反应堆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另外4个正在扩建,计划在现有20个反应堆的基础上再增加9个,此外还有7个新核电项目正在建设中。
维达尔教授提出应对每个核电站所处区域发生地震的可能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确定这些核电站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提高面对海啸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报告的合著作者、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灾害传染病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兰尼斯(Manuel Rodríguez-Llanes)介绍到,由于地震和海啸难以预测,该研究综合应用了历史、考古、地质和仪器记录等方法来评估海啸风险。
目前兰尼斯及其团队正在绘制第一版全球沿海地区民用核电站分布图。这些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风险几乎威胁着美国整个西海岸、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西洋沿岸以及北非沿岸地区。此外在东地中海、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由于建有原子能电站,其面临的风险更大。
报告的另一位合著作者,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灾害传染病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巴拉蒂古哈萨皮尔(Debarati Guha-Sapir)指出:“随着国际社会技术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
兰尼斯等人认为,做好预防工作并充分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是避免这种灾难再次发生的最好的方式。然而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之后,这一地区并未采取任何有效政策措施来加强防御能力。
同时研究人员还指出,福岛核事故是发生在日本这样一个科学知识和技术标准高度发达的国家,如果发生其他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对全球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