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莫让新能源汽车重复传统汽车的悲剧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15-09-0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作为的自主品牌车企,除了比亚迪自主生产电池,北汽新能源与韩国合资生产电池以外,大部分企业选择采购动力电池生产商供应的电池,因为电池产品品质、性能等原因,国内多数企业还是更倾向选择跨国供应商。外资电池在国内市场上“攻城拔寨”,凸显国内电池的弱势。我们必须警惕,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如果外资电池横扫国内企业垄断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能将步传统汽车核心技术空心化后尘。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看,起步并不比外国晚。最早在“十五”期间,国家就立项研发新能源汽车项目。后来在“十一五”、“十二五”,我国逐渐确定“三纵三横”的技术体系,力争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是任何技术路线无法回避的领域,占整车成本接近一半。近两年,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在与外资电池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

除去电池厂自身的原因,我们应该意识到,韩国电池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国家战略的结果。这是中国电池厂最缺乏的地方,因为国家补贴、优惠政策基本面向整车厂,导致电池厂只能享受新能源汽车政策红利的余波,没有切实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中受益。作为重资产的生产单位,动力电池企业在资金上经常捉襟见肘,企业发展缓慢。

“零部件不强则整车不强。”这是中国汽车人从我国汽车业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的经验,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上,日本在技术方面领先,韩国在产值方面最大,虽然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但是在技术和产值等方面与其他国家仍有差距。电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如果自主品牌都采购外资电池,和传统汽车领域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都走向核心技术产业空心化的道路。

现在,我国已经拥有较多电池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生产制造装备与技术正趋于成熟,电池产业链体系也逐步趋于完善,为大规模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在形成强势本土企业,打造行业独特竞争力上下工夫。国家政策在这方面,应该侧重企业的兼并重组,尽快结束国内“小、散、乱”的电池市场格局,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电池企业。对行业急需的共性设备开发项目,政府出资金引进关键技术设备,企业参与集中攻关和升级改造、提前研发。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