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核电:难以驯服的猛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2-10-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六十年一甲子,核能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利用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一个轮回。从跃进,到停滞,再到复兴,核能的每一次发展都伴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和自身安全的重新审视。2009年不少国家或重启核电项目,或出台更宏大的核电计划,核能在能源、电力需求激增,替代能源技术未成气候的特定时期,成为“气候友好”的最佳选择。各种预言更是纷至沓来,称核电规模会在某个时间节点呈几何级数增长。然而近日,加拿大全球治理创新中心(GICI)发布报告称,核电繁荣只是一个越吹越大的泡沫,2030年前全球核电不可能出现跃进式发展。
 
  2010年或许会成为核电发展的拐点——这份历时3年半完成、名为《2030核能和全球治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文件一开始,就定下了悲观的基调。首先是4月份,全球核安全峰会将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主持下召开。接着5月份,不扩散核武器的缔约国将齐聚纽约,重新评估该协议。而6月份,加拿大准备以东道主国身份,迎接各国政要参加八国集团峰会,核不扩散已被拟定为会上重要议题。全球核电市场强劲复苏,伊朗和朝鲜却在核武问题上一再挑战国际底线,给民用核能前景蒙上阴影。
 
  机组数量会增加

  发电比例或下降
 
  核能现阶段的快速发展,通常被认为是能源危机、气候变化以及电力需求空前增大三者驱动的结果。这甚至让饱尝核安全之苦的西方发达国家放下成见,选择重新拥抱核能。再加上技术进步,以及作为核燃料的铀资源储量丰富,价格低于其他能源,核电在利益集团的包装下,从“毒草”变成了“救命稻草”。国际原子能机构曾通过研究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反应堆的数量将会翻番。路透社也曾援引世界核能协会的数据称,2030年核电规模会扩大一倍,核电机组数量会比目前多出1/3。
 
  《报告》并没有对以上预测表示异议,它承认全球核电机组数量会增多,但核电占电力供应总量的比例很可能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出现其他费用更低廉、建设周期更短的替代能源。“某些国家的政府信誓旦旦说要将现有核电规模翻倍,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要知道,(核电项目在正式运营发电前)规划、审批程序、建设以及试运行整个流程走下来,往往要用去十数年的时间。”《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
 
  一方面是各国核电项目的“大上快上”,另一方面是“核电比例可能降低”的预测,看起来颇为矛盾,《报告》有自己的解释:“现有核电站逐渐步入‘晚年’,事故频发,经常陷入停顿整修的状态,因而抵消了新增核电的发电量。”换句话说,修建新的反应堆只是为了取代老的核电设施,绝对增量上可能毫无变化。同时,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发展核电仍然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
 
  《报告》显示,进入新千年以来,全球核电发展的步履缓慢,除了东亚某些国家开始大兴土木地建设核电站,其他国家发展核电大多都仍停留在嘴上。稍微注意下《报告》中引用的数据,甚至会发现,核电占电力供应总量的比例还从2000年的16.7%降至2008年的13.5%。截至2009年底,全世界共有436座核电机组,少于历史最高时期——2002年的444座,另外436座中有5座长期停运。根据这个推算,核电机组的平均运营寿命只有25.5年,然而反应堆的设计寿命通常不少于40年。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52座在建的核电机组:但是部分很早之前就在规划,还有些是之前停工,现在复工的(比如阿根廷的1座);另外是些规模较小而且带实验性质的机组(比如俄罗斯悬浮反应堆);剩下的还有一些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名单上“保留了多年”(尤其是印度和俄罗斯的项目),迟迟未见完工。至于东欧重启的那些核电项目,不过是用新的反应堆取代因安全隐患关闭的原苏联时代的旧电站,装机容量等于不增不减。至于伊朗,大部分人都被铀浓缩问题牵扯了精力,往往忽视了伊朗首座核电站,前前后后修了十几年,到现在也没完工,可谓是“伊朗核问题闹了多久,电站就修了多久”。
 
  政府核能管控能力低下 

  或是2030核电繁荣最大阻力
 
  《报告》提到了中国,认为中国雄心大,但基础薄,2020年核电占总装机比例仅达5%。“即使是这样微不足道的目标,都还面临着资金、人才、物力的短缺。而且还面临着更有优势的煤电的竞争。”印度则是“雷声大,雨点小”,核能协议签了一箩筐,却缺乏长期规划。美国2002年启动2010核电计划,尽管有政府财政担保和市场准入补贴,到目前为止,动工的机组数量为零。核电企业认为2015年前,美国只会批准4到8座核电机组,而且还必须有政府的巨额担保。铀矿丰富的加拿大,是核技术主要的输出国,近年核电发展也是风波不断,继安大略省项目被取消后,曾为项目落户争得你死我活的艾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立场也开始动摇。
 
  《报告》总结了核电发展多方面的桎梏,其中以往较少涉及到的是核能管理能力的低下,这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报告》中列举的新兴核国家(SENES)共有33个,除意大利外,有不少是像阿尔及利亚、印尼、利比亚、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海湾国家这样油气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源源不断的石油美元让这些国家在提发展核电的时候,习惯于财大气粗。但事实上,到《报告》截止的2010年1月,上述国家中只有埃及、土耳其和阿联酋进行了核电招标。土耳其还取消了首次投标结果,重新招标。“现在的政府习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不是预见威胁和危机。这就导致(核电建设)不是缺钱就是缺燃料,还缺乏透明度。政府与国际组织的顾问、决策经常失灵。”根据2008年的数据,33个国家中一大半管理能力各项指标不高,甚至很低。举个例子,沙特富得流油,主权信贷评级也是高高在上的AA-,但是综合政治暴力、政府效率、监管质量和反腐力度4项指标,核能管理能力在33国中只能排中游。
 
  另外,《报告》还警告,由于利益团体的苦心粉饰和近年来新闻媒体常对核电大唱赞歌,公众对核电风险的反应可能被低估。实际上,只要再发生一起核电事故,就会彻底颠覆核电的发展进程。大型核电项目风险高,部分人士开始迷信迷你核电,但是根据《报告》的说法,这种技术还不成熟,未来20年都很难发挥作用。
 
  这份报告的出炉为不少分析人士重新思考核电未来提供了若干种思路。英国《金融时报》2月4日发表一篇题为《英国能源之殇》的文章,文中指出,电力自由市场是核电发展的天敌——世界上唯一核电在建的电力自由市场国家是芬兰,其项目工期一拖再拖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英国去年公布世纪核电计划,英国天然气和电力市场监管机构——英国煤气电力市场办公室更是于近日发出国家干预电力市场的呼声,也许这不仅仅是个巧合。
 
  这份报告中唯一可令核电支持者欢欣鼓舞的地方,就是提到延长现有核电站的运营寿命是有益的。
分享到:

关键字:核电 难以驯服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