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力输送的主要载体,电网关系着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也为电能的可靠利用提供重要保障。从发达国家电力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经济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通常都要超前于电源的发展。目前,我国还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阶段,发展特高压、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可以促进高效清洁电力的输送和终端供给,进而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为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分布式能源的规划和建设,可从结构上调整能源利用和能效上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国政府正计划在未来10年内大幅增加对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预计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达到15%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首先应从技术上寻求突破,加大技术引进和开发力度;其次应科学规划,减少盲目性和无序性,提高其年利用小时数。对于分布式能源,目前大部分仍以天然气作为主要输入能源,由于其冷热电的循环充分利用,能源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的大力发展,必然给电网的消纳和输送带来巨大挑战,但从节能减排的义务而言,电网企业将积极应对并科学引导清洁能源的发展。
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间歇性特点决定了其发电特性与常规能源发电完全不同,增大了电网的运行方式安排和调度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从而对大电网的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电网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应对挑战和化解压力。首先,制定完善可再生能源并入大电网的各种标准,包括相关的技术规定;其次,加深与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规划的协调程度,在政府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或分布式能源规划基础上,积极做到与电网的协调发展。在技术、标准和政策都满足的前提下,电网企业也将一如既往地尽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尽职尽责。
与常规能源输送方式相比,电网有着天生的优势——高效、低损耗、低成本等;与化石能源相比,电网提供的是清洁绿色能源;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言,电网是最便捷、最高效的利用载体。
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全面建设,我国西部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优化,东部发达地区可以很容易地消费上西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输送过程中的损耗。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和用户的信息互动程度会逐步提高并真正智能化,对用户的用电信息可以很容易在系统中反映,电网企业可以通过电力市场的行为实现对高能耗行业的抑制,从而实现对国家节能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义务履行,同时通过节能调度对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最终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作者为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与管理咨询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