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最近,《北京市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小客车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已出台,并小范围征求意见,该政策要点包括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小客车不需摇号但需申请指标、申请纯电动指标不可继续参加摇号、私人购买纯电动车直接享受市政府补贴,最高6万元/辆。
除北京外,上海、广州等对汽车进行限购的城市,也已经出台或酝酿类似的政策,对新能源轿车网开一面。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如何看待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使用新能源轿车的政策,笔者认为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大处着眼”就是从宏观上评价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进展。总体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虽然较政府预想大大落后,但是还是扎实地取得了推进,并且逐步深入。
主要表现为:技术路线得到了明确,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中央政府推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政策。财政部发布通知,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将从25个示范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今后中国所有符合标准的新上牌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均可按规定享受国家补贴。根据通知,本次扩大推广将采取集中招标方式,选择一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性能稳定的混合动力公交客车产品,由中标企业在非试点城市内推广。中央财政根据相应标准,对相关单位购买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单位。推广目标为3000-5000辆。
在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方面,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标准为每辆5万元,纯电动汽车乘用车每辆车最高补助为6万元。目前北京、深圳、合肥等六个城市已经成为试点城市,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三部委联合下发通告,公布了减免车船税第二批名单,新名单增加了70多款车型,其中包括10款新能源车,60款节能型乘用车。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使用新能源车。全面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
国家开始将符合条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列入有关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享受国家关于自主创新产品、节能产品等政府优先采购的扶持政策。各级政府及公共机构,将实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采购,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得低于10%,节能汽车不得低于50%。
《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通知》发布,中央财政将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奖励资金支持对象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两大类,申请奖励资金的企业应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产业化基础。
新能源汽车基础实施建设逐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电动汽车四项国家标准,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我国充换电站及充电桩数量已居世界第一。2011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243座充换电站、13283台交流充电桩。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是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装置最主要的投资建设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将于2015年在中国中东部地区建成骨干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2015年前,国家电网公司将建成运行充换电站2351座、充电桩22万个。“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在全国建设2900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4万个交流充电桩。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共同启动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电动公务用车试点示范工作。中央11个部门首批试用23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23辆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的试用期限为1年。今年1至8月,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共销售新能源车型601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661辆,混合动力汽车3358辆。
同样,从宏观看,制约\影响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首先是油气等传统能源的价格。就全球看,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美国成为能源输出国。我国也在紧紧跟上,加速了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步伐。《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安全高效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国土资源部对页岩气开采已进行两轮招标,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页岩气开采。
乘用车推进柴油化将加快进程。《乘用车柴油化鼓励细则》正在酝酿过程中。可能放开柴油成品油进口权。未来购买柴油发动机轿车每辆可能获得一定补贴。
天然气汽车发展加速。天然气汽车的使用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且不需要政府购车补贴。使用天然气的重型载货车已经出现。中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天然气汽车产业链。已经有450个燃气汽车车型及底盘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
2012年2月,工信部决定在山西省、上海市和陕西省开展甲醇汽车试点工作。《车用甲醇汽油(M85)》标准正式颁布,并于12月1日起实施。
传统能源的开采及使用价格,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动。
其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商业模式仍然在探索之中,商业模式不确定,难以得到市场认同,政府再努力,也是枉然。
再其次,虽然目前技术路线得到了政府认定,但是大规模使用与消费才是市场化的决定因素,因此各种技术路线的新能源汽车仍在竞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如何对待非插电的混合动力汽车。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将是多元的,包括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
最后,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远未达到普通消费者可以和使用传统汽车同样方便的程度。汽车购买者如果不能回家后在地库车位上充电,插点式混合动力轿车或纯电动轿车都难以有太大市场。
能源供给、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主要因素。
从上面的情况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逐步深入,应当是肯定的。但是也并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过于乐观,以至于“弯道超车”的议论到处都是。从能源供给、商业模式、技术路线等因素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推进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会停,也不能急。
在“大处着眼”之后,可以评论一下“小处着手”的地方政府刺激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政策。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刺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有些是“大处着眼”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有较大作用的。
例如,上海市对纯电动车的最高补贴为4万元。加上国家的补贴,每辆纯电动车将享受到10万元的补贴标准。上海市嘉定区被指定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并专门建立了一个新能源车的试乘试驾中心。中心已接待了近45000人次,预约试驾的人数也超过了16000多人。
北京已建成航天桥、延庆、熊猫环岛等12座充换电站,充电桩274个。满足1140辆电动公交车、乘用车和环卫车的充换电需求。
重庆市将新能源汽车项目列为专项扶持资金的重点扶持项目之一,对于申请并获得批准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市级财政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视项目建设进度分期拨付发展资金,鼓励扶持新能源产业汽车项目研发生产。
对于地方政府(主要是对轿车实行限购城市)出台或即将出台的新能源轿车可以不参与摇号、不要指标等等措施,我认为颇有可议之处。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完全明朗或者解决之前,各别城市的微观使用环境改变,难以使新能源汽车推广有较大改变。
其次,这类政策多少带有关爱本地汽车企业的色彩,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
再其次,这类政策本身就自相矛盾,一方面限购,另一方面又要消费者积极购买新能源轿车,说白了就是诱导汽车消费者为本地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买单,并且承担市场化初期的风险。这类政策既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又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如果消费者购买了本地的新能源轿车,遇到了质量、安全、使用不方便等问题,地方政府能够负责吗?
最后,即便推出了这类政策,还要看市场是否买帐。目前情况下,估计响应政府号召参与购买新能源轿车的消费者恐怕不多吧!广州市的实践已经是很好的说明。
这类政策有作用,但恐怕很小。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小处着手,但不能耍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