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统计,预计国内2012年全年隔膜总产量将达到1.66亿平方米,总产能将突破4.5亿平方米。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加,将倒逼其他隔膜厂商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研发成本,降低整个行业的利润率。
记者了解到,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将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安全性能,但国产隔膜真正做得好的却没有几家,大多为中低端产品,高端隔膜仍依赖进口。国内隔膜行业正面临低端同质化竞争,高端一片蓝海的险境。
苏州一位锂电池厂商告诉记者,国内隔膜做得比较好的是深圳星源材质和新乡格瑞恩,但星源材质是用低价占领市场,目前也就数码类电池应用的比较多,而格瑞恩从03年就开始做隔膜,现在还在做B品电池。
从2008年开始做隔膜代理的深圳冠力新材有限公司,主要代理韩国W-SCOP、日本宇部UBE和美国Celgard的隔膜产品,售价大约在15元/平米左右。国产隔膜16~25μm的价格一般都在9元以内。
该公司刘小姐告诉记者,冠力的第一条湿法生产线于今年8月建成投产,月产量30万平米,并暂定计划明年6月上第二条生产线。她表示,目前公司做得比较成熟的是20μm的膜,主要用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电池,16μ的隔膜也正在做技术上的调试和改进。冠力现在自己建生产线,就是想做出能替代进口隔膜的高端国产膜。
记者采访过多位国内隔膜厂商,他们均表示12μ到60μ的隔膜都能做,40μ以上的动力电池隔膜也都可以做。对此,一位锂电池厂的技术人员华先生表示,国内的隔膜厂商都宣称能做动力电池隔膜,是因为薄的他们做不了,技术上达不到,因为隔膜越薄越难做。
对于电芯厂来说,国产隔膜和进口隔膜的技术水平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克电池研发部的林建表示,比克现在16μm的隔膜还是用进口的,20μ的正在试图用国产膜替代进口,一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二是为了扶植国内隔膜企业。他希望国产隔膜能够做到耐高温性更好,造孔更均匀,以及对电解液的亲润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