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消费者对于太阳能还是比较青睐的。尽管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享受到太阳能发电,但不少消费者都甘之若饴。电力企业将这个现象比喻为“太阳能光环”。
遗憾的是,这种光环虽然能够起到吸引消费者的作用,却无法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也无法为太阳能发电争取到更多政府补贴。相反地,人们会更担心太阳能发电的高成本,将拖慢到全球努力从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步伐。
这个转型的过程必然是艰苦而漫长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能够投入的成本是有限的。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发展太阳能的确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们希望能够在气候变化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发展太阳能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在有限的资金下,如何更有效地降低全球碳排放才是应该优先考虑的事情。如果选择用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方式来减排,那么恐怕在达成目标之前经济就支撑不住了。这个结局自然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
如此看来,太阳能产业不应该得到如此之多环保主义者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事实上,确实有一部分人一直对发展太阳能持反对态度。但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对于他们的观点和结论我无法认同。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做出许多正确选择时都会遭到不理性的反对。尽管许多新能源项目经济又环保,但是由于当地居民的反对都夭折了。因此,“太阳能光环”能够带来的社会支持度更显得难能可贵。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广通常会遇到不小的社会阻力,而太阳能项目遇到的阻力相对其他项目则会小得多。
不久前的太阳能公路项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确实,技术革新会慢慢弥补太阳能不够经济的缺陷。政策支持和日趋成熟的市场也能逐渐接纳太阳能发电高昂的成本。尽管从现阶段来看,发展太阳能的确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得以改善。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公众的态度同样会对新能源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核电。尽管已经有无数的实验和数据都能证明核电的安全性,但民众对于核电敏感甚至反对的态度却一直都存在。无论是核电站的安全性还是核废料的处理都是民众反对核电的原因,而这种观念上的阻碍克服起来恐怕远比技术问题难得多。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给民众留下的“好印象”,远比省一点钱艰难推广其他可再生能源划算得多。
(来源:美国福布斯网,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