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自8月25日中国储能大讲堂首期微电网篇召开以来,业内外人士对“大讲堂”这种具有时新性、互动性、针对性的活动已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
9月22日,中国储能大讲堂第二期储热篇在北京国宏大厦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共计70余位代表参与。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丁玉龙教授、国网智能研究院的金翼博士、华北电力大学的徐超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吴玉庭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建雨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储热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参会代表对各位专家的演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场讨论热烈,掌声不断。
储热技术是一种大容量储能技术方案,是解决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并实现清洁能源供暖的一个主要方案,同时其在太阳能光热电站和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作为一种重要部件用于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可以说储热技术是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丁玉龙教授
英国皇家工程院-Highview讲习教授,英国伯明翰储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龙在发言中表示,储热、储冷到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在传统煤电、太阳能热发电、弃风电、核电、压缩空气储能、电动汽车等应用领域,储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丁玉龙指出,储热是节能减排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目前解决我国三北地区弃风问题(冬季供暖)和南方夏季空调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专家关注储热技术,并且对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徐超教授
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徐超教授,从显热、潜热、复合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储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现状和挑战”。他认为,未来储热研究的关键一是要在稳定性、物性调控、封装材料的相容性方面取得材料性能的突破;二是要在新材料、新结构、新系统方面取得科技创新。
金翼博士
金翼博士针对“高温相变储热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研究”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指出,通过分布式储热/蓄冷技术,调控和管理用户侧热负荷,使储热系统和热负荷用户形成具备一定调度控制能力的虚拟电厂。
金翼认为,储热是具有竞争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其应用前景巨大,但所受到的重视程度需要增加。
吴玉庭教授
吴玉庭教授分别从熔盐传热蓄热技术、熔盐传热蓄热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熔盐蓄热技术三个方面做出了细致分享。
吴玉庭认为,使用熔融盐作为太阳能热发电的传热工质,可显著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元件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经济性。
张建雨教授
张建雨主要对新兴相变材料—相变蜡,结合实际的客户需求案例做出了经典分享。
储热技术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在储能密度、储能效率、装置结构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工作,以提升储热的整体性能。就储热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各位“学员”与专家展开互动,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学员与专家都在本期的讲堂中收获良多。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协会秘书长刘勇在本期大讲堂总结发言时表示,“中国储能大讲堂”以把脉趋势、分享经验、推广模式、传授方法为宗旨,通过走进高校,走进企事业单位,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面向管理部门、企业的培训活动,以营造氛围、凝聚智慧,形成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合力,共同推进储能业大发展。
据了解,第三期中国储能大讲堂之能源互联网篇11月将在北京举行,主办方希望有更多的专家以及关心储能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共同推进储能产业大发展。
报名方式:李湘(13661266197)周晓晴 (13488676941) 134886769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