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谁能给大众汽车一记清醒耳光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9-2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16个“屈辱”日夜后(足够打8次辽沈战役),56万中国的大众速腾车主似乎赢得了胜利。

9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质检总局”)针对一汽大众新速腾汽车耦合杆式后轴纵臂断裂问题的缺陷调查报告正式出炉,确认速腾汽车耦合杆式后轴纵臂构成缺陷,加装衬板的召回措施仍存在风险。

历时一年多后,遭遇史上最大规模车主维权的新速腾“断轴案”有了“官方定论”。

质检总局要求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一汽大众”)要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继续提高召回完成率,持续加强对加装衬板后的车辆进行监测,并采取进一步措施,消除安全风险。

当日晚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汽大众以及大众进口汽车对于调查结果作出回应,除了致歉消费者,还表示尊重并接受调查结果,但依然没有正面承认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

大众为何非得在质检总局的调查报告出炉后才肯低头,是大众自己不具备评估能力吗?大众先死扛,后致歉,这难道不是在打自己的脸?

“被逼”的召回

从2012年下半年消费者反馈问题算起,到2014年10月一汽大众联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对外宣布召回计划,历时了一年多,为何早该到来的致歉和召回承诺要拖这么久?

速腾在A级车(紧凑型车)市场的销量和人气都非同一般,太过自信的大众,或许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想过膜拜大众车的中国消费者能造出这么大的动静。

事件回溯到2012年3月,一汽大众新速腾上市,发布会的主题为“质造新标准”,意在强调大众汽车产品的高品质。新速腾的宣传语是“全新速腾以包豪斯设计理念,严谨精湛的德国工艺以及定义质感的标准新内涵,赋艺术以实用”。

不过,新车上市后,许多新速腾车主陆续发现车被“偷工减料”了,老速腾使用的是成本较高、舒适性和操控性较好的多连杆独立悬架,而新速腾却改成了低成本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仅这一项改动,每辆新速腾可以省下数千元。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车主向一汽大众反映车辆后悬架掉漆生锈、行驶中有异响等问题,甚至出现在高速行驶后悬架直接断裂导致车辆几乎失控的案例。遗憾的是,一汽大众并没有重视车主的反映,这也为随后的事件发展埋下了种子。

随着新速腾后悬架问题不断发酵,一汽大众不得不面对消费者的质问。2014年7月22日,一汽大众官方发表了一则声明,明确表示新速腾后悬架断裂并非批量的产品问题,而是个别案例被“别有用心”的人扩大化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声明态度非常强硬且不承认自己有任何错误。

一汽大众这份“牛气”的声明显然不能让车主满意。随后,陆续有来自全国多地新速腾车主来到一汽大众总部及各地4S店的门口,自发进行了维权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新速腾事件中,至少有20余个省市100多座城市的新速腾车主加入到维权行动中。新速腾事件维权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创下了中国汽车维权的一个新纪录。

随着事态的扩大,傲慢的一汽大众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谋求解决方案。在2014年10月17日公布的召回计划中,一汽大众提出的召回措施是“在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衬板”,但新速腾车主对于大众提供这种“打补丁式”的解决方案并不能接受。

面对消费者“不买账”的反应,2014年10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承诺会在下一步工作中改进,并承认,关于此次召回事件,此前对外的沟通确实不够及时和充分,但对于产品的安全问题依然予以否认。在苏伟铭看来,“新速腾和其他大众品牌的车型一样安全”,无论是召回范围内的产品还是耦合杆后悬架,本身都不存在安全问题。

一汽大众为何“死不承认”产品有安全问题?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主要因为“汽车召回如果按照产品质量问题来执行,成本较高”,这显然是大众不愿意去面对的一笔账。

彼时,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大众内部也不平静,2014年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部大众汽车品牌总监马静华离职,被媒体解读为与新速腾事件有关。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大众只是将此次事件作为普通危机公关事件在处理。但是换走一个公关总监,并不能化解速腾事件带来的危机。

2015年9月11日,质检总局发布了全球第一份“一汽大众新速腾汽车耦合杆式后轴纵臂断裂问题的技术评估报告”。对于监管层和诸多车主以及媒体曝光的压力,大众最终还是败下阵来,终于肯向中国消费者低下那高傲的头颅,致歉中国消费者并承诺保障其权益。

显然,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在与新速腾车主维权的较量中,大众的这步险棋并没有成功。

一汽大众方面的承诺本应给新速腾“断轴门”事件画上一个句号,然而,大众这份不情愿的致歉令人质疑其兑现承诺的诚意,一旦情况恶化,或许会让召回变成新一轮维权的开始。

恐将自食恶果

对于新速腾“断轴门”风波,一汽大众的态度由原来强硬的“死不承认”到认可质检总局的调查报告,大众不负责任的表现损害的不只是新速腾车主的信任。

大众对待中国消费者的冷傲态度正在逐渐浇灭中国消费者的热情,新速腾事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在凸显。

今年1-6月,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销量为54万辆,同比下降13%以上,虽然奥迪品牌实现了增长,但一汽大众的整体表现仍然未及预期,80.4万辆的总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1.3%。

一汽大众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孙国旺公开表示:“上半年的产销成绩是"不及格"的,甚至落后于市场总体水平。”

即便有行业整体环境不景气的因素,但一汽大众新速腾事件无疑是大众品牌上的一块尚未愈合的伤疤,对品牌的影响不可忽略。数据显示,新速腾今年上半年同比下滑13.4%;同时,在传统销售旺季的9月,速腾销量排名已经下滑至第四位。

虽然无法计算此次新速腾“断轴门”事件给一汽大众的销量下滑“贡献”了多少力量,但业内人士表示,当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受损之后,无论后期表现出如何大的诚意去补救,可能都难以迅速抹平车主心中的伤痛。

其实,在此之前,大众汽车质量可靠的神话就已被打破。201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大众汽车DSG变速器存在安全隐患(简称:“DSG事件”),DSG事件已经让大众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树立的质量可靠、技术领先等形象大打折扣。

傲慢正逐渐坍塌

被质检总局“强摁着牛头喝水”的一汽大众低头了,虽然心里还有一些不服气,但与之前“无赖相的回应”相比,还是多了些许对中国消费者的敬畏。

一汽大众此次没有回避,质检总局的作用自然功不可没;但背后的力量还是来自20余个省市100多座城市的新速腾车的维权。它宣告了新速腾车主的阶段性胜利,也给诸多外资车企尤其是豪华车企上了生动的一课。

外资品牌对待中国消费者的傲慢,大众绝非孤例。

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对豪华汽车品牌质量和服务的抱怨频频出现,有关豪华汽车的极端维权事件也屡屡发生。之前,锤砸玛莎拉蒂总裁、为保时捷卡宴办葬礼、老牛拉宝马之类的消息,有些尽管只是个案或炒作,但也让一些豪华品牌备受诟病。

随着中国车市的失速,减配的问题也频现。2015年8月,“中国汽车消费报道”、浙江电视台“小强实验室”节目组对价格在10-15万元左右的18款轿车,如大众新速腾、大众朗逸、全新标致408、丰田卡罗拉、起亚K3等车型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量中低档汽车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被减配,甚至部分售价已达20余万元的轿车也减配了这一系统。

汽车专家汪英公开表示,汽车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最高表现形式,由于国家对其安装没有强制规定,所以不少厂家在一些中低配车型中减配了这个最重要的安全功能。但是在欧盟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车辆如果没有车身稳定系统,不得销售。

外国品牌车企为何敢在中国“减配”如此重要的安全系统,并在对中国消费者傲慢?一方面,中国汽车相关法规不健全,政府相关部门对现有法规执行也不到位。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之下,一些企业有恃无恐,往往不乏底气来搪塞消费者质疑和投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长期态度傲慢,却依然获得消费者的追捧,市场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中国的用车的环境正从纯粹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另外,中国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也让“大众式”傲慢失去立足之地。

中国消费者也是上帝,诸多车企应该谨记。

分享到:

关键字:大众 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