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中国光伏反制“加码” 业界吁原料自主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2-11-3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原标题 [第一观察:中国光伏反制“加码” 业界吁原料自主]
 
  中、美、欧、韩四国在光伏领域的贸易纠纷愈演愈烈。继先后启动对美韩欧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26日对上述产品发起追溯征税调查。
 
  “追溯征税调查一方面是防止突击进口,同时也是给贸易反制加码,中国要对光伏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加码警示”,谈及美欧对中国光伏业“不依不饶”的打压,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义愤填膺。
 
  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海外频遭阻击,美欧在对华光伏电池贸易上动作频频,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风雨飘摇。
 
  “贸易战是"双输",但不反制绝对是"单输"”,白明强调,委曲求全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对美欧韩不规范、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发起反制,令其有所顾忌。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产业,近年来在价格、市场份额上亦饱受进口产品的大肆挤压。目前,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启动对美韩、欧盟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双反”调查。
 
  然而“双反”尚未显效止损,产自上述地区的多晶硅又出现向中国大量突击出口的现象。
 
  据申请人援引中国海关数据称,在得知国内产业提出“双反”申请后,中国自美韩进口多晶硅在今年2—7月间较前6个月骤增40%,9月份自欧盟的进口量更是8月的2.6倍。
 
  若此番中国终裁决定回溯90天征收“双反”关税,这无疑是对国内多晶硅产业的极大利好,但同时也意味着下游光伏企业的原料成本势必上升。有媒体报道,此前已有光伏企业明确表示,不支持在光伏产业链的任何环节人为设置贸易障碍。
 
  对此,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原料自主、上下游团结是产业幸事,挡住进口实际上实现了中国光伏上下游双赢”。
 
  吕锦标介绍,由于突破了技术封锁,201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多晶硅第一大国。原料的自主供应平抑了价格,结束了供应紧张漫天要价的历史。
 
  据吕锦标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国内多晶硅价格约为20美元/公斤,进口多晶硅中,一部分为价格高达40美元/公斤的长单订购,另一部分为价格恶意降至17美元/公斤的零售。
 
  “事实上,价格降到20美金以下都是不计成本的”,吕锦标分析,若光伏企业不购买平价或略高的国内多晶硅,一旦国内产业因现金流断裂而彻底倒下,中国光伏生产原料将只能完全依赖进口,彼时国外多晶硅对华贸易策略必将不同。
 
  当然,除了上下游产业协调利益齐心反制,要让中国光伏走出困境必须“对症下药”。
 
  “产能过剩是根本症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愤懑直言,政府未来必须大力投资新能源研发,给予终端补贴,下大力气把国内设备需求做起来。
 
  林伯强告诉记者,与火电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高、质量低,新能源发电初期必须依靠财政支持才能成长壮大。
 
  此外,在白明看来,开辟新市场、加快向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也是中国光伏消化产能的路径之一。
 
  事实上,拯救光伏的行动已在近日拉开帷幕,业界、政府针对光伏行业发展频出新策。
 
  最新消息称,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在加拿大开辟“新战场”,从“单纯生产组件”转向“系统集成”建设光伏电站。此外,中国国家电网亦拟出资百亿元人民币配套光伏项目并网,这被认为是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开启的先兆。
分享到:

关键字:中国 光伏 反制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