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发展中国家供电模式:小就是美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2-12-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被援助近十年后,可以很客观地说,阿富汗的电力仍然是一个烂摊子。这个事实在《纽约时报》上周的社论版中可以体现。在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援助下,喀布尔郊区建起了一座柴油发电厂。电厂虽建成了,却常常处于闲置状态,因为用货车把柴油运到这里发电的成本是从邻国进口电力的6倍。一份调查显示,阿富汗平均每月停电20次;10家企业中有7家自有发电机,这充分显示:电网供电不可靠,或者根就没有电网电可用。
 
  但是,援助阿富汗电网建设的人应该看到好的一面。阿富汗并不是特例,该国电力供应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并非遭受了某种诅咒,亦非美军进驻之过。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电网覆盖面积小、服务差、需要大量金钱来更新换代的状况。求解阿富汗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电力解决措施,我们应该突破中央集权的官办垄断的电网模式,朝着一个竞争性的、小规模的供应模式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模式正成为一个普遍的现实,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微电网模式。
 
  在发展中国家,低收入的农村人口只有20%能够用上电,而在非洲,这个比例还要更低。在东欧和中亚的一些国家,企业要拿钱来贿赂电力公司的员工才能保证电灯亮着、供水不被停。即便是这样,电网的可靠性也很让人怀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40%的企业都认为电力供应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每月平均经历9次停电,并且1/3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发电机来作为后备电源,甚至是主要电力来源。
 
  在这些统计数据背后存在着政治因素。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那些接入电网的往往是幸运的少数人,他们往往是政治强势阶层。他们很少甚至无需支付电费。在孟加拉,只有55%的电力是付钱使用的。传输中电力的正常损耗在15%-18%被认为是正常,其余的未实现价值的电力多被非法接入的窃电者或者无需支付电费的强势阶层用掉。一份1994年的调查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电力生产只能收回成本的60%。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电网企业很难提供应有的服务。在非洲和南亚的公用事业公司中甚至有1/3不能维持自身的基本运营和维护。这就意味着80%的非洲人,要依赖昂贵、低效和更不健康的能源。穷人使用木材、牲畜粪便来做饭,用蜡烛或者柴油来照明。他们要花时间来捡薪柴,花钱买柴油,很多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并容易被烧伤。
 
  但是,当这些国家的电网往往集中覆盖城市时,私人供电者能够填补郊区或者农村的空白。几年前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在49个国家,发现有7000多个小规模的私人电力公司,它们负责给近5万人供电。在孟加拉、菲律宾和柬埔寨,这些私人供电者负责着所在国超过1/3的电力供应。
 
  私人电力公司往往比国营电力公司收取更高电价。比如,在柬埔寨,政府电力公司收的电价几乎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小型电力供应商收费更高。但另一方面,私人电力公司能按照承诺供电给那些用不上电的客户。假以时日,这些小型电力提供者能够成长壮大并会降低供电成本。
 
  技术的发展让小规模供电和自供电模式成为可能。例如,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不断下降,从2009年到现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下降近60%。安装太阳能板就可以实现自供电。
 
  一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可供照明之用,再加一片就足够保正电视用电。到2013年,印度非并网的太阳能发电量可以达到200兆瓦,足够点亮3000万个标准的LED灯泡。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2010年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上投资为720亿美元,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投入。全世界范围内,1/3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流向小规模项目。
 
  的确,私人电力公司的运营也难尽如人意。在一些情况下,公共的电力事业公司和私人电力公司之间联合建立电厂来发电,这往往被认为容易产生不良的财务记录和滋生腐败。但是,完全撇开政府,私人发电并输电的模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世界银行200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私人部门参与到电力中,提高了电力服务的质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私人电力公司提供的服务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总之,让穷人能够用上电对摆脱贫困、发展当地经济都是一件好事。微型电网模式将成为发展中国家用电的发展趋势。那些没有改革,或者已经无法改革的垄断电网模式恐会日渐形只影单。
 
  (来源:《外交评论》,标题有改动)
分享到:

关键字:发展中国家 供电 模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