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新政布局充电桩 千亿市场待挖掘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13 浏览: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对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可谓再度迎来利好消息。这将进一步破除现有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蕴含千亿市场

“大力建设充电桩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然而配套设施充电桩数只有约3万个,预计未来我国充电桩将出现大量缺口。”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要加快充电桩建设,提高充电桩和新能源汽车的配比,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好基础建设。

数据显示,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倍。而充电桩太少,已成为推广和普及电动汽车的一大难题。《指导意见》提出,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

市场对充电桩基础设施的需求巨大。以到2020年实现500万辆电动汽车发展目标来计算,将来充换电站数量达到1.2万个,充电桩达到450万个。按照市场普遍公认的价格,以充电桩均价每个2万元、充电站每座300万元计算,这一政策将刺激出又一个千亿级市场。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充电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补贴政策和充电桩国标也即将出台,困扰充电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以及运营服务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将因各大企业加快进入并进行平台化运营。

与机动车整体保有量相比,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仍微乎其微,但是其增速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可小觑的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充电桩建设为重心的电动车后服务市场在短期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充电设施和运营巨大的投资机会来临。

充电难点将突破

从补贴到免购置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不断加码,但“充电难”仍是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充电桩长期处于极度“供不应求”的状态。而《指导意见》的出台即将改变这种状况。

“总体来看,充电桩建设速度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短板或瓶颈之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公开表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但仍存在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

在宋智晨看来,目前充电桩建设存在以下难点:一是缺乏充电桩认证制度;二是受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较大;三是充电桩盈利模式单一。

针对充电难题,此次《指导意见》明确,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分类有序推进建设,确保建设规模适度超前。

宋智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突破:一是政府尽早出台电池统一标准和充电桩认证制度;二是加大电池研发力度,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提高消费者购买极性;三是可用汽车零部件维修费用替代充电服务费。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居住地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前充电设施建设的难点之一。据业内专家介绍,居民小区建设充电桩遇到的主要困难一方面是车位不足,另一方面是安装充电桩涉及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等多方,实际操作中协调难度较大。

此次《指导意见》特别提出,鼓励充电服务、物业服务等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统一开展停车位改造。对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优先在停车位配建充电设施;对没有固定停车位的用户,鼓励通过在居民区配建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为用户充电创造条件。

不过,业内人士强调,政策最后能否真正落地,还需要看后续出台的配套细则,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执行。

多模式助力电动汽车普及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推广一直陷入在“先建充电桩,还是先发展电动汽车”的怪圈中。而《指导意见》提出的充电设施建设要“适度超前”的要求解决了之前的争论。

“充电桩的普及,一是有利于缓解购买电动汽车却无处充电问题;二是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7.6万辆,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也将有较大的发展,普及充电桩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三是充电桩的普及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对环境保护有较大的作用。”宋智晨表示。

不过,有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买充电还是不太方便,等政策完全实施后再买。《指导意见》的出台当然是好的,关键是要看实施。”

由于充电桩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巨大,业界判断,更多国资、民资抱团开发的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开发模式,而这其中“轻资产”的互联网思维电动汽车充电平台APP等应用,必将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北京南站正在打造超过100个电动汽车专用车位的智能充电示范点,建成后将成为全北京最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分时租赁全产业生态链充电目的地。

此外,对于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PPP等方式参与。企业和个人均可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原则上不对泊位数量做下限要求。鼓励个人在自有停车库位、各单位和居住区在既有停车泊位安装充电设施。显然,政府希望更多调动民营资本的力量,参与投建公共停车场及充电桩充电基础设施。

另外,据本报记者了解,随着充电桩市场的爆发,“桩联网”不仅将带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且在汽车维修、租赁及支付等方面将给行业营收带来很大想象空间。

分享到:

关键字:充电桩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