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上周,《北京市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小客车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终于一露真容,已经有人忙不迭开始欢呼——北京将要进入电动车时代了,在很多人看来,不少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然而细品这个征求意见稿后,不少业内人士还是冷静地指出,购买资格将是考验电动汽车推广的第一个难关,而在记者看来,电动汽车要普及,难关还不仅这一个,套用一句俗语,电动车时代——前景丰满现实骨感。
如果没有北京等大城市的治堵政策,电动汽车的普及之路或许还会更平坦一些,亚运村车市的前掌门人苏晖这样告诉记者,“政府其实不希望总量增加。”由于害怕放开购买电动车会严重增大道路负荷,目前这个意见稿基本上剥夺了有车族增购电动车的机会,而是把目光瞄向了首次购车的刚需族,这样就把一大部分电动汽车的潜在购车人排除在外了。某媒体一句最夸张的总结是,90%的潜在购车人将失去购车资格。我们先不去讨论是不是有90%这么高的比例,规定排除了很大一部分人是铁的事实。
就算过了购买资格这一关,电动车还要面临价格和使用两道难关。按照现在国家和北京市两级补贴的最高限12万元计算,乍一看似乎对购车人非常划算,毕竟要在车价上真金白银的减去12万现金,然而从已经在售的电动车动辄二三十万的售价来说,即使折去12万,依然还有大把的燃油汽车可以选择。换句话说,即使抹去12万,电动车的价格也不便宜,比起价格更有诱惑力的应该还是京沪等地的购车资格,因为上海的车牌拍卖价格已经六七万了,而北京购车摇号的中签几率之小也让中签人有一种中了彩票的错觉。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车还不是以价格取胜的。
使用电动汽车的便捷程度到底怎样?由于用户过少还没有权威的说法,但是“短途没问题,长途不方便”是一个公认的现状。比较短的续航里程决定了电动车目前只能更多地局限在城市里面使用,而大城市的拥堵又让城市大量使用电动车像个悖论。即便是在繁华的北京城里,到哪里充电仍然是一个难题,目前北京市的充电站更多的还只是一个象征符号。先不说电池寿命长短、保养是否便利,乘坐舒适度等其他问题,单是这个充电难题就是推广电动汽车的命门,什么时候充电方便了,电动车时代才真的会离我们更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