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发展新能源汽车 还需打破3大藩篱

作者:新闻中心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 发布时间:2012-12-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项目公布,25个新能源整车和电池项目入围。涉及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商用车、燃料电池乘用车、动力电池多个领域,产品涵盖小型、中型、大型乘用车(含SUV)、客车等。

  分步骤的奖金管理办法、“集中投入重点突破”的原则都是其亮点,但笔者以为,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仍需继续打破3大藩篱。

  虽然车型不同,但是在电池、电机、电控方面,仍有精诚合作的必要。

  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如果展开协同、互相取长补短,能有利于避免低效的重复建设、节约大量的开发成本和加快推出成熟的车型。

  但长期以来,各大汽车厂家在技术上重复研究、资金分散;而各地又在技术标准方面各自为战。无论是车辆本身还是基础设施,充电接口不能统一,严重困扰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而深知“车企单打独斗不如合作共赢”的跨国汽车巨头,正不约而同的加快新能源技术合作的步伐。比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轻量化车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展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合作;奥迪、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福特、克莱斯勒、通用八家德美企业“抱团作战”宣布将采用统一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等。

  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的“正规部队”,虽说纵向联合了关键零部件企业,是个进步,但是也要注意展开相互之间的横向协同。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区域条块分割化的现象非常明显。

  其原因在于屡见不鲜的地方保护主义:补贴“肥水不流外人田”、产品“癞痢头儿子是自己的好”。

  但具有保护特征的碎片化的市场,禁锢了公平公正的竞争、不利于汽车产品自由流通,影响了国家层面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和标准的统一,同时也阻碍获得补贴的汽车厂家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内涵和服务品质。

  倘若恶性循环,性能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根本无法进入被细密分割的地方市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被蒙上阴影。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还需最终依靠产品竞争力说话。如此,才能不遭遇消费者用脚投票。

  从天然气汽车、乙醇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到纯电动汽车、再到混合动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就如同忽来忽去、飘浮不定的东南西北风。

  在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定调为未来的节能减排的核心力量之后,被边缘化的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却生机勃勃,同样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可惜,天然气汽车已经不在新能源汽车新概念之内。

  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以及纯电动汽车,未来究竟孰胜孰负目前还并没有定论。节能环保的技术路线有多条,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发展初期,政策应当多面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发展 新能源 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