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4日天齐锂业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文菲尔德已收购或协议约定收购Talison Lithium Ltd(下称“泰利森”)普通股共1714万股,占其发行在外普通股的14.99%。文菲尔德此举意在为全面收购泰利森而做准备。
这起并购被业界称为“蛇吞象”式并购。根据收购计划,天齐锂业控股股东天齐实业将做“过桥”收购,收购成本预计超过45亿元。
作为国内锂电池材料行业的标杆企业,位于四川省射洪县的天齐锂业一直从事锂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生产的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无水氯化锂、金属锂等中高端锂产品占据着国内绝大部分市场。面对国内外市场对电池级碳酸锂日益增长的需求,天齐锂业公司管理层决定实施“新增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而天齐锂业最大的原料供应商就是泰利森。
泰利森是一家注册于澳大利亚并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主营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与销售,主要资产是西澳的格林布什锂辉石矿。
目前,泰利森是天齐锂业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锂精矿的唯一供应商。
按照天齐锂业2011年年报的描述,泰利森是全球最大、品质最好的锂辉石供应商,公司与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泰利森是天齐锂业的第一大供应商,2011年双方采购金额高达1.73亿元。
天齐锂业在公告中还称,若收购文菲尔德成功,泰利森与天齐锂业之间的锂精矿原材料购销交易将构成重大日常关联交易。基于上述考虑,天齐实业承诺将在收购完成后12个月内启动将其注入天齐锂业。不考虑计提大额减值准备,泰利森在经营正常的情况下,年度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亿元和1.5亿元左右,均远高于天齐锂业。如果泰利森最终被天齐锂业纳入麾下,这无疑将是中小板公司中又一例“蛇吞象”式并购。
天齐锂业收购泰利森是为了解决生产源头的问题。
如果泰利森被另外的企业收购,天齐锂业的锂精矿供应很可能受到冲击,在采购量以及价格上失去话语权。正是在此背景下,天齐实业才不惜斥巨资启动收购。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却是能源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除了像稀土等矿产品不需要进口外,大量的原料要通过进口来解决。所以,在业界有句流行语:只要中国出手购买,就连大粪也会卖个天价。可见中国对能源市场的依赖程度,直接左右了市场的价格。还有这样一个段子,国家管理能源的领导到英国世界最大的铜期货交易市场参观,二楼的过道都有玻璃幕墙挡着,这些官员想推开幕墙伸头看个究竟,被市场管理者制止,说:你不能伸头过去,要是让交易者看到有中国人到来,世界铜期货市场立刻暴涨。
笑话归笑话,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井喷式”发展的中国对世界市场的存在价值,而我们国家的企业也在全球收购领域扮演着“不差钱”的大佬角色。
梳理我国近些年的海外并购,对力拓的收购;中海油合资公司70亿美元购BP资产;中化集团正在与英国油气公司Gulfsands Petroleum Plc洽谈收购事宜,最高出价4亿英镑(6.514亿美元);Gulfsands与中化集团正在并购的Emerald Energy为叙利亚东Khurbet油田的合资伙伴。如果对Gulfsands的并购成功,中化集团将拥有东Khurbet油田的全部权益……我国每年进行的几十起海外并购案,排在第一位的是能源收购,其次是核心技术收购。
天齐锂业“迎娶”澳泰利森是为夯实供应链第一环,如果能够成功,又将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步伐书写上浓浓的一笔。也预示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同和效应”越来越强,与世界经济的粘度越来越强,依存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