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欣旺达转型背后的糊涂账 寄厚望于相关多元化?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高工锂电 发布时间:2013-01-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借助于2011年4月公司成功上市带来的利好局面,欣旺达于去年取得了漂亮的营业数据。
 
    然而进入2012年以来,由于PACK行业本身核心技术水平较弱,主营业务营业成本激增,市场渠道优势逐渐失去的情况之下,转型已经成为欣旺达2012年财务报告的主论调。
 
    2012年11月12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207.SZ)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使用部分超募资金5000万元,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投资电动自行车电机与控制器项目。
 
    在之前披露的上市公司公告中,欣旺达已经发布了针对此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实施分两年投入,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和铺底流动资金1000万元。而正常生产经营期内,则还需要补充流动资金4000万元,这部分资金将由向银行贷款取得。
 
    报告中还提到,欣旺达计划将于近几年内,通过整合锂电池、电机、控制器等电动自行车动力系统配件产品,成为国内电动自行车领域“销售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厂商。
 
    按照计划,新项目将于2016年建成,预计年产电动自行车电机100万套;年产电动自行车控制器100万套。该年预计营业收入为3.6亿元,净利润为3653万元。
 
    欣旺达作为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模组PACK生产的企业,如今正努力朝与之前业务,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几乎都毫不搭界的领域发展,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欣旺达究竟怎么了?
 
    成本激增
 
    2012年10月25日,欣旺达(300207.SZ)公布了第三季度报告,相比于2012年前两季度的糟糕表现,报告中各项经营数据的同比情况似乎都有所好转。
 
    报告中显示,2 0 1 2年7~9月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77%。而在欣旺达8月份公布的半年报中,其2012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收入仅为4.38亿元,同比下降9.18%;净利润为2206万元,同比下降43.57%。
 
    第三季度内,随着欣旺达公司整体搬迁至新厂房之后,产能实现扩张、生产规模得到扩大的同时,公司在此期间的营业收入也得到改善。然而,这同样也导致欣旺达在该季度内营业成本随之激增。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2年7~9月间公司的净利润为1969万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5%左右,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变动比例明显不协调。
 
    而在该季度内,欣旺达的营业成本为2.96亿元,同比上涨33.94%,环比2012年第二季度上涨了36.94%。
 
    另外,进入第三季度以来人工成本普遍上扬,也可能是导致欣旺达经营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
 
    一位锂离子电芯生产企业的高层对《高工锂电》表示,“招工难”是这段时间东南沿海,特别是深圳企业,都在面对的棘手问题,平均人工成本上扬20%~30%已属普遍现象。
 
    而欣旺达偏偏选在此时进行厂房搬迁与产能扩充,其遇到的压力可能更为突出。
 
    据欣旺达内部的一位管理人员向《高工锂电》透露,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欣旺达总厂与分厂的总员工数量为4600人左右,比其2011年上市之初总人数增加了1639人。
 
    根据欣旺达第三季度财报中的现金流量表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用于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额高达5336万元,同比上期增加35.83%,环比上涨了20.98%。
 
    事实上,成本上涨并不只是欣旺达一家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欣旺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德赛电池(000049.SZ)在第三季度同样也遭受了各项成本增加带来的经营压力。
 
    据德赛电池公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7.19亿元,净利润为3283万元。其营业成本则是高达 5.99亿元,同比上期增加了33.48%。而对于该报告期内营业成本未能与营业收入同比例变动的原因,财报中作出的解释同样也是:“主要原因是人工、制造成本增加所致。”
 
    欣旺达财报中还显示,公司第三季度中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成本费用,也都有明显增长。
 
    市场渐失
 
    欣旺达的传统三大主营业务包括:手机数码类锂离子电池模组、笔记本电脑类锂离子电池模组、以及动力类锂离子电池模组。2012年上半年,此三项在营业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45.24%、24.95%、10.77%。
 
    在手机类锂离子电池模组这一块,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一直都是欣旺达的最大客户。早在欣旺达上市之初,其发布的招股说明书(2011.4.13)中,就特别提到了ATL作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帮助其成功进入苹果、亚马逊等国际知名品牌商的锂离子电池供应链中。
 
    据招股说明中透露,在2008年、2009年及2010年期间,欣旺达对ATL销售金额占其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51%、12.99%和16.43%。其中还特别提到,以上期间内,欣旺达占苹果iPhone、iPod产品电池供货量的20%左右。
 
     近两年来,随着国外智能手机品牌对国内传统手机行业的冲击,欣旺达的另一大营收来源——为国内传统手机生产商供应锂电池模组,因此遭遇寒流。据一家位于深圳的欣旺达电芯供应厂商的内部人员向《高工锂电》透露,欣旺达已经开始着手研发锂离子电芯。
 
    传统PACK厂向电芯制造领域的转型,无疑刺痛了上游锂离子电芯生产企业的神经。
 
    据ATL公司一位内部人士之前向《高工锂电》透露,由于欣旺达已经开始自行研发生产锂离子电芯,ATL方面已经逐步减少与欣旺达的合作。“之前的合作中我们会将各种参数全部给到他们,如今欣旺达自己做电芯,可能会对ATL的主营业务构成威胁。”
 
    这位内部人士还表示,2012年以来,欣旺达实际参与的亚马逊电子书锂离子电池模组代工业务已经开始减少;而苹果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业务几乎没有再让欣旺达涉足。
 
    记者就以上信息曾多次向欣旺达方面求证,截止发稿前均未得到相关回复。
 
    记者通过查阅欣旺达公司对外公布的历年财报发现,2010年欣旺达上市之前,其与ATL公司的业务收入占比该年度公司手机类锂电池模组业务总收入的31.05%,2011年这一数据为29.62%。然而截至2012年上半年,该数据已降至15.18%。
 
    欣旺达的另外两项主要业务——精密结构件与薄膜开关生产,同样也因为传统功能手机渐被淘汰而萎缩。
 
    2008年、2009年及2010年间,这两项结构件产品总业务收入占比其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0.62%、22.97%、20.13%。2011年期间,欣旺达公司的结构件产品业务额仅占比总收入的14.86%。而到2012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则下降至13%左右。
 
    茫然转型
 
    2012年10月25日,欣旺达公布了关于投资电动自行车电机与控制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使用超募资金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这一项目。之后不久,关于该项目的议案得到通过,项目建设也被提上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到,该项目主要针  对使用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研发制造其配套电机与控制器。预计于2013年中旬开始投产,至2016年全部建设完成。届时,预计营业收入为3.6亿元,净利润为3653万元,净利率为10.15%。
 
    记者就此询问了多家国内一流的电动自行车电机企业与控制器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大多表示,并不看好一家锂电池PACK企业直接向电机与控制器领域转型。
 
    “电机与控制器本就是两个不同的领域,需要两套独立的技术储备与研发生产系统。仅仅投资5000万元,把其中一个项目做起来都比较勉强。”国内电动自行车控制器市场份额占比第一的深圳高标科技公司技术部负责人王伟认为,欣旺达在此项目上的投资与收益预期之间的差距过大。
 
    欣旺达发布的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认为,2015年锂电自行车产销规模将增至400万辆。而公司设计的“2014年电动自行车电机与电控器各100万套”的产能,也将完全能够被这一市场增量所消化。届时,欣旺达公司在动力锂电池、电机、控制器三个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都将达到25%以上。
 
    对于未来数年锂电自行车市场增量的高度期望,是此次欣旺达选择投资电动自行车电机与控制器项目的主要原因。
 
    而事实上,2011年国内电动自行车产销量为2300万辆,其中锂电自行车仅为50万辆左右,渗透率不足3 %。据高工锂电研究所(GBII)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同比增长25%左右,而锂电自行车占比仍只在3%左右。
 
    电池的高成本决定了锂电自行车短期内在国内市场难以走通。
 
    据了解,目前电动自行车用铅酸电池每组售价约为300元左右,而相同性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每组售价则高达1300元。
 
   “我们预计,到2015年之后,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成本仍会是铅酸电池的三倍以上。”南都电源(300068.SZ)动力电池市场部刘云认为,由于动力锂离子电池从制造材料到生产技术、工艺,都属于高成本,而且下游应用市场规模难见希望,即使数年之后,动力锂离子电池成本仍然难以下降。
 
    2012年上半年,南都电源公司的动力电池产品营业收入为6.3亿元。刘云告诉《高工锂电》,该收入中绝大部分都来自于铅酸电池产品,而真正用在电动自行车上的锂离子电池数量极少。
 
    “未来几年,锂电自行车市场仍将以出口为主;包括锂电池、电机及控制器在内的零配件还得走间接出口渠道。受国外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这一市场未来增速与规模都不会太理想。”一位国内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就此向《高工锂电》表示,把未来收益预期全部寄托在“并不靠谱的”下游产品预期销量之上,其未来面临的风险实在令人担忧。
分享到:

关键字:欣旺达 转型 背后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