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印度大停电引发了外界对印度电力调度体系的质疑,批评者认为,印度的电网调度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与各邦电力调度中心之间的关系需要印度电监会进行协调,这使得印度电力调度体系不能及时对故障做出反应,是导致停电范围扩大的原因之一。
然而,也有不同的观点指出,由于电力具有瞬时平衡的特点,故障发生之后,会迅速引发连锁故障,人为干预根本来不及。即便印度电力系统是统一调度,在这种情况下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目前,印度尚未对大停电事故拿出官方的调查报告,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了印度不合理的电网结构。
争论“调度之责”
2009年,印度的电力调度系统实现独立,分为三级管理:国家、区域、邦。其中,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区域调度中心属于印度国家电网公司,而邦调度中心则归属于各邦的输电局。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曾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电力管理体制是多层次的、多种所有制的、产权不同,调度机构又是独立的第三方,在保护电网大系统的时候,步调就可能不一致了。“现在印度官方的事故调查报告还没有出来,现在还不能下结论。”曾鸣说,“但这种不协调,在我们对美加大停电、巴西大停电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过。”
世界各国的电力调度管理体制不尽相同。有统一管理,也有分级管理的调度,有独立调度,也有经济实体参与调度。曾鸣认为,理论上,如果不是统一管理,电力调度的迅速及时性会受到影响,但此次印度大停电并没有涉及到电力调度是否应独立的问题。
原清华大学教授王仲鸿认为,调度系统在电网故障当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电网这么庞大,要对故障做出预测是不可能的。”王仲鸿说,而一旦出事故,可以反应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根本来不及。"
他表示,国际上对大停电教训的总结都认为,电网发生连锁故障时人为干预是来不及的。
能让持两种不同观点的人士都达成一致的是,调度机构能够在发现电力潮流出现变化的时候,优先保证居民用电、对工厂进行限电,防止电网进入到一种紧张的状态。
不同的是,前者认为这反映出电力调度机构统一管理的意义,后者则认为电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会尽量选择挺过去,而不是限电。
电网结构是关键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印度大停电是“小事故酿成大灾难”,这和这种电网结构是有关系的。
原电力部生产司高级工程师蒙定中也认为,电网发生事故后很快就扩展开,调度已经没有用了,关键是印度的电网结构。
电网主要分成两类:高电压输电网和低电压配电网。电力通过输电网先输送给配电网,再从配电网分配给电力用户。
输电网的线路在出现故障的时候会断开,但由于其面向的是配电网,为了保证配电网区域的用户用电,都会建设多条线路向配电网供电。当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断开时,电流可以通过其他线路向配电网供电,就避免了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不过,由于这条线路已经断开,其本身负担的输送任务就被分摊到其它线路上,加大了其它线路的负担。如果负担超过了这些线路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引发“骨牌效应”,即一条线路的故障,引发多条线路的故障,并最终导致电网瘫痪,电力行业将之称为“连锁故障”。因此,输电网有越多线路向配电网供电,当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其余线路的负担就越轻,电网安全性就越高。
王仲鸿认为,印度近年来建设全国联网,已将五个区域电网中四个进行了同步联接,这种区域大联网过程中各区域电网之间联接的并联线路更少。“大的同步电网发生大停电是必然的,无法预测、无法制止。”王仲鸿说。
蒙定中对本报记者表示,要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电网必须要做到真正的独立分区,而且要做到外接电源的分散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