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10月29日消息,国务院于9月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记者通过在贵州、安徽、北京、湖北等地采访了解到,在新常态背景下,为找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那把“金钥匙”,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众多省份都不约而同瞄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将其视为弯道超车、加速发展的新蓝海。大数据作为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正在引发深刻技术与商业变革,亦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释放出令人欣喜的新动能。目前我国大数据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面对和破解。
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搜到哪里有停车位,附近哪个厕所最干净,各大景区或游乐场的客流量……人们越来越智慧地生活。这背后,是大数据的高效获取、挖掘、分析和预测。近年来,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新模式、新业态蓬勃涌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创新,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数据金矿”释放巨大增长空间
“从信息技术的代际变革来看,我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京东大数据部副总经理邢志峰说,IT时代我们是西方的“追随者”,不断学习先进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与国际社会“并驾齐驱”,其中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发展迅猛。进入DT时代,我国的一些大数据企业和人才开始向着“领跑者”转变。
邢志峰说,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基数和数据量,“数据金矿”价值巨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达到8.4ZB,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4%,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大国和“世界数据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说,当前我国无论是技术储备、产业基础和政策发展环境,都为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创造了先机,也做好了重要的支撑和基础。沈阳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旭东说,全球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还不到5%,是一个尚未被充分开采的“金矿”,将释放巨大增长空间。
作为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省份,贵州将全力打造“七大平台”,实施数据资源汇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综合治理示范提升、大数据便民惠民等“十大工程”。2014年,贵州省大数据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460亿元,同比增长62.2%,预计201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可超过2000亿元。
近年来,安徽各地也加大数据中心建设投入,累计投入320多亿元。宿州市中科云计算产业园、淮南江淮云、合肥浪潮云等数据中心带动数据交换、存储、应用、服务等产业集聚区,吸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入驻。预计到2017年,安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将超过10万个,数据中心及运营服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说,现在给企业家们带来冲击的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一些新兴公司不可思议的跨界能力。目前,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开始用新技术、新模式大规模采集数据,迅速形成预判和“野蛮扩张”。信息化程度越高的行业,受大数据冲击的可能性越高,被颠覆的可能性越大。
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企业密集竞逐市场
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通信博览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向德国总理默克尔展示了一个基于阿里云计算平台的创业项目“货车帮”。通过移动互联网撮合空车与货源,减少货车空驶,“货车帮”2014年帮助司机节省空驶油费超过100亿元。
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文建说,我国85%以上的大型货车都是个体户经营,物流运力绝大部分依靠分散经营的700万辆中长途货车和近2000万辆中短途货车,每年因货车空驶带来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货车帮”让货车司机实现用手机发布空车信息、寻找货源、计算运费报价,还有保险计算等附加功能。
目前,“货车帮”已聚集认证物流企业17万家,认证货车80万辆,每天有超过200万条中长途货运信息。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8%,物流空载率接近50%,如果用好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空载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创业空间。作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和最具成长性的信息消费市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大数据资源集聚地和大数据应用市场。
在贵阳市一家超市里,市民陈军购买了一包茶叶,他打开手机软件“食安测”扫描商品条形码,食品信息、食品检测结果等立即出现在屏幕中。“食安测”是贵州食品安全云的一款产品,将原来分散在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企业等各环节的数据汇聚起来,搭建汇集政府、企业、消费者、检测机构的综合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开发政府考核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风险分析挖掘系统。
“以往每个环节都是信息孤岛,信息不通畅,没有形成共享。”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光灿说,食品安全监测部门很多数据都沉淀了,企业的生产数据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监控和防范安全风险。
数据交易市场崛起 交易规则有待完善
2015年5月,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在贵阳成立,提供数据清洗、数据定价、建模分析、交易监督和数据金融等多样的服务。数据交易的最终价格,由交易所撮合数据买卖双方形成,价格由卖方与交易所最终确定。通过建立大数据交易所,把大数据转换成真正意义的资产,让大数据资产在全球范围流通,并产生价值。
“政府数据开放与交易,所有权是个难点”,贵州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说,按照“可用不可见,数据不搬家”的原则,贵州率先在“云上贵州”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数据交换的标准,推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贵州分类梳理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目录,按完全开放、有条件开放和暂不开放三级,将数据分为绿数据、黄数据和红数据,加强分类管理,有序开放。目前迁入平台数据已完成分类,其中绿数据占7.31%,黄数据占63.59%,红数据占29.1%。
“对于海量并且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来说,存储不是最终目标,如何从数据中获得价值和红利,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总裁王叁寿说,当前全球大数据交易市场已经初见端倪,“数据市场”“数据银行”,甚至“数据公约”等已经开始出现。据分析,我国未来大数据会作为一种资产存在,将诞生一个万亿级别的交易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正是通过研究数据交易行业标准,建立可信的数据交易平台。赵国栋说,平台成立一年多来,交易额达到5980万元,数据调用次数突破23亿次,数据商品成交量超过1.6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