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草原“追风”者的悲与欢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12-10-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段时间以来,在国内诸多风电场深陷有风发不出的“并网难问题”的困扰背景下,内蒙古创下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占最高负荷29%,上网电量占全网电量近20%的奇迹让业界众多人士眼前一亮,人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力量让内蒙古如此独树一帜?记者也带着同样的疑问,开始了此次内蒙古风电考察。
 
  冬天到来时的“望风兴叹”
 
  6月2日,记者一行来到全国也是世界单场风电装机容量最大(2009年底装机已达108.5万千瓦)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风电场。这个风电场目前由来自华电、大唐、中电投、北方联合电力和京能等7家国内电力企业风别投资兴建。
 
  在一座座迎风摇曳的风机下,记者见到了来自北方龙源电力公司辉腾锡勒风电场场长李智。他在1990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风电领域,在辉腾锡勒草原工作生活了20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风力发电的专业人员之一。因此,他可以算作是内蒙古风电事业乃至中国风电事业一路走来的亲历者。
 
  李智所在的北方联合电力1996年开始在辉腾锡勒建设风电场,是当地最早一家开发风电的企业。2004年开始,国内风电进入高速发展期,风力资源丰富的辉腾锡勒草原吸引了多家开发商争相投资风电。据他回忆,2008年之前,风电场所发电量作为电网调度的微小一部分,基本上能保证即发即送。但2008年之后,风电场就时不时开始接到电网的“限电令”,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冬季供暖期,风机几乎整夜整夜地停在那里。
 
  “冬季一般是风况条件最好的时节,且冬季夜里的风更能持续不断地刮,可偏偏在这个时候限电情况最严重,这是个巨大的矛盾。”李智的语气显得很无奈。他告诉记者,每到冬季供暖期,他们风电场的主要负责人轮流守岗,随时等待电网那边的调度通知。有时候躺在床上听见外面风呼呼地刮,上百台风机却停在那里转不起来,或者空转,他很是心疼,几乎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
 
  风资源白白流失,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守在风电一线员工的“望风兴叹”,更多的是因为风机停转而直接招致的经济损失。据李智介绍,北方联合电力辉腾锡勒风电场去年约有3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被限电,占其总发电量的1%左右。而去年因调峰限电带来的损失高达近400万元。由于装机时间比较早,风电场内的很多机组都是老设备,它们一旦停转,就需要至少8小时的时间重启,这中间的损失也是一笔不小数目。
 
  其实电网也有难处
 
  尽管要无奈地面对电网“弃风限电”的压力,李智们内心仍干劲十足。他们和电网企业一直保持着沟通,深刻明白每到冬季的弃风限电”并不是电网不肯纳风电,而是由于冬季供暖期火电供热机组必须尽可能多地满负荷运行,才能保证内蒙古全区广大居民的供暖需求。“要知道,在其他省区的风电场,多数情况是电网即使有负荷也不让风电发,风电在这些地方的电网人士眼中,仍是‘垃圾电’,内蒙古电网显然已经突破了这种思维限制。”李智如是说。
 
  这种看法得到了同为辉腾锡勒“追风”者的赞成。华电新能源公司辉腾锡勒风电场的梁振飞告诉记者,今年一过供暖高峰期,内蒙古电网就压了一部分火电以保证风电出力。
 
  内蒙古电网显然也很理解每个风电场“尽量多发电”的诉求,一方面在每次发出限电令时尽量做到每个风电场“限电指标”平衡,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电力调度尽可能多地吸纳风电上网,同时还在积极谋划建设风电外送的大通道。
 
  而这些,让李智和梁振飞这些在辉腾锡勒天空下的“追风者”时刻保持着一份希望,期待着自己电场的发电量能与日俱增,不再让激情“随风流逝”。
 
  内蒙古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通调中心主任王小海对记者说,从长远来说,加强对风电大规模并网的技术管理工作,例如风电机组需具备无功功率补偿系统和低电压穿越能力这些硬性要求需要加强。尽管目前20%的风电上网电量没有出现对电网稳定性的冲击,但如果风电机组普遍具备无功补偿系统和低电压穿越能力,那么这个比例还有提高的空间。对这些来自电网的技术要求,李智认为维护电网稳定性是电源电网企业共同的责任,但现在的情况至少说明,在不高于20%上网电量的比例下,并网的风电机组在技术上与电网保持了“友好”。
 
  曾有业界人士认为,风电并网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内蒙古的电网和电源企业在观念上互相理解和支持,直至创造20%的“追风传奇”,或许在客观上佐证了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当值得业界作为经验借鉴。
分享到:

关键字:草原 追风者 风电并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