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资源和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使得能源生产重心不断西移和北移,目前的500千伏电网无法满足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输电的需要。这一基本国情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决定了必须建设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能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和消纳电力,决定了特高压的市场在中国,建设在中国,创新和突破也必须在中国。
早在2009年年初,我国就已经攀上世界输电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使我国的电力输送等级从750千伏跃升到1000千伏。自2004年年底启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上率先系统掌握了特高压输变电核心技术及其设备制造能力,而且立项编制了相关的行业、国家、国际标准,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规模应用和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占据了世界输电技术制高点。
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面对发展机遇,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立足自主创新,依托重大工程实践,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特高压输电系统的串联补偿技术、过电压控制技术、大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压大容量输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技术,实现了科研攻关、工程设计、设备研制、成套设计、运输安装、调试试验和调度运行的全面自主化,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从系统集成、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调试试验到运行维护的全套技术标准和试验规范。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主导下,电力装备行业通力合作,用短短4年时间,走过了俄罗斯和日本等国15至20年的道路并实现全面超越,研制成功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全套特高压设备,创造了一大批世界纪录,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实现了国内电工装备制造的产业升级。
目前,特高压工程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今年夏季,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四川水电外送、保障华东电网迎战用电高峰、缓解煤电运紧张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我国华中地区发生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有着“水电王国”之称的四川,水电消纳面临严重“滞销”,出现部分“弃水”现象。国家电网公司协调相关发电企业,减少火力发电,利用特高压等跨区跨省输电通道,最大限度将四川的清洁水电送往华东、华中、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尤其是随着四川锦屏至江苏苏南的“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以及四川向家坝至上海的“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增送电力等,川电外送规模连创历史新高。今年7月18日,川电外送突破1094万千瓦,同比增长48%,最大占到该省发电比重的一半。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电力工程,是我国能源基础研究和建设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也是我国电网建设、运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随着特高压技术的全面突破,我国在国际特高压输电领域已经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并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力工业的创新变革提供了战略选择。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已相继将特高压作为能源和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系《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