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2012年智能电网发展影响情况探讨分析

作者: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09-06 浏览:
 如今,在北京、上海、青岛、西安等城市的街头,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电动环卫车并不鲜见。在浙江金华市区,已有400多辆私家纯电动汽车上路行驶,金华也成为全国个人拥有电动汽车最多的城市。随着苏沪杭城际互联工程启运,电动汽车“出城”“出省”成为可能。

电动汽车发展离不开充换电设施的完善,而这只是坚强智能电网在用电环节的组成部分之一。坚强智能电网作为综合电力系统,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个环节。随着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不断取得突破,坚强智能电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正推动能源资源、环境生态、生产生活等领域发生深刻变化。

依托电力高速通道

能源经济实现转型发展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始于2009年。那一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召开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正式公布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智能电网的基础是“坚强”,关键是发展特高压。随着2009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国家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2011年年初,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特高压交流工程举世瞩目,为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极大缓解了华中地区枯水期电力短缺的状况,也极大减轻了公路、铁路运力紧张的压力。”

截至今年1月,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累计完成晋电外送182.54亿千瓦时,占3年来山西电网总外送电量的29.3%,相当于替代运煤590万吨。资料显示,同样一吨煤,煤炭外运与发电外送给山西带来的产值比约为1∶4。特高压电网为山西能源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高速通道。

特高压电网不仅使华北煤炭基地开发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使西南水电基地、西北风电基地开发潜力得到最大限度挖掘。目前,连接西南水电基地和东部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线路已达3条,输电总容量达2160万千瓦,这些能源大通道正推动西南水电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随着哈密—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的开工建设,新疆哈密、甘肃酒泉风电跨省跨区输送成为现实。

当前,国家电网已实现22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在线测量、信息采集、设备监控和一体化调度,电网跨区输电能力超过4000万千瓦。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使国家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新能源大规模消纳

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5258万千瓦,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公司作出的努力,并要求“加快构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高效配置、安全运营平台。”

分享到:

关键字:2012年 智能 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