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自备电厂: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发布时间:2015-11-09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最好还是保持一点距离吧。”

在某市调研时,当政府官员听到我对当地自备电厂项目感兴趣,想了解情况时,这样回应到。

这是一个相对“另类”的自备电厂项目,在不久前才完成一期建设。与传统的自备电厂建设在企业内部、满足单个企业自发自用的用电需求不同的是,这套机组建设在工业园内,将同时满足几个高耗能企业的用电。

其装机容量也大于常规的自备电厂,目前它的装机为两台35万机组。远远超过一般几千千瓦装机的企业自备电厂。

在经济下行、煤矿企业以及高耗能产业普遍亏损的今天,自备电厂正在成为“最后的稻草”,没有自备电厂的,在申请建设或者划归自备电厂;有自备电厂的,则在煤炭价格下降上下文章,努力减少发电成本。

而工业园区内部建设这样的大型自备电厂,其审核程序与传统的自备电厂通过发改委相关部委不一样,是直接由当地政府牵头,其目的是为产业服务、减少发电成本,但实际上多为刺激投资,以低电价吸引企业入驻。而由于经济疲软、产业建设暂时跟不上,这样的自备电厂利用小时极低。

中国传统的自备电厂最开始出现在八十年代,以减少用电成本、保障用电稳定为目标,通常以自发自用为基本形式。如果有多余电量,则与当地电网市场部签订并网协议,实行余电上网。

然而大部分自备电厂并没有多余电量或者其稳定性达不到并网条件,因此没有签订并网协议的小型自备电厂广泛存在,因此无法纳入到有效的监管范围内。当地电网掌握不了未并网自备电厂的任何数据,地方经信委虽然掌握发电量数据,却不愿意公开,因为“水分太严重”。

这与电力行业协会的担忧是一样的,其内部相关工作人员非常谨慎:“自备电厂的数据报上来是有水分的,如果你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会对读者产生误导,所以不方便公开。”

知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发电指标,当公用电网数据无法达到目标电量时,会将自备电厂发电量拿来顶上。这一部分发电量由于不完全是并网运行,则有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因此,这也成了地方政府挽救政绩指标的一条出路。

那么,到底是谁在规范自备电厂?各地的主管部门不一致。但一般发改委负责审批,经信委负责运行管理。在某些地方,能源局电力处负责履行经信委的运行管理责任。

但是有一点比较确定的是,省会对自备电厂的了解极少,自备电厂的管理多下放到市级甚至是县级。

环保部门就是一个显著例子。某省级环保部门表示:“我们只管理30万千万装机以上的机组,其中并不包括自备电厂。”而在县市级的自备电厂,企业负责人则告诉我,地方环保部门权力很大。“特别是天津爆炸事件以后,他们几乎天天来。”当地确实已经有两家企业的自备电厂已经由于脱硫脱硝不达标被关停。

“环保标准年年在变,一次比一次高。可能最先建设的时候是符合环保标准的,现在就不符合了。”一家高耗能企业负责人这样告诉我。“这让我们很头疼。”

同一个高耗能企业,在不同省市的分公司,也面临迥异的政策背景。以某中字头高载能企业为例,其位于西部的某分公司的自备电厂发电量占其总用电量的80%,经济效益较好;而西南某分公司由于没有自备电厂,其电价导致的高成本让它连年亏损。虽然数次要求停产,却只能硬撑下去,因为需要“维护稳定”。

电改还在继续进行。有的自备电厂因为电改而被关停,也有新的自备电厂为了响应电改应运而生,是逐渐走向规范还是出现更多特殊样本,值得关注。

分享到:

关键字:电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