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资本之困:光伏融资之路如何拓宽?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光伏们 发布时间:2015-11-1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资本是逐利的,对于资本而言,风险和收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光伏电站作为重资产投资,需要大量市场资本注入,推动其发展。目前,对于一些光伏企业而言,补贴之殇加之光伏融资之困,使其随时可能陷入资本短缺的沼泽。于11月4日,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中举办的“2015全球新能源产业峰会—国际新能源城市市长会议论坛”上,来自资本方及第三方机构代表对光伏融资进行了探讨,光伏們记者发现,资本方一方面迟疑于投资光伏产业,而另一方却“觊觎”光伏蓝海。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资本方对于光伏融资的一些看法。

银行对政策落地和行业、市场规范缺乏信心

“银行目前对光伏产业缺乏信心”,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俞子彦表示,从金融企业的角度,因中国经济的特点,其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政府,其二、企业;同样,信心即来自政府层面,亦来自企业方面。

首先,俞子彦表示,信心来自政策的落地,而目前政府的市场准入和补贴不到位,使金融机构缺乏信心。“虽然目前有很多的政策鼓励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很多问题让诸如我这样的新进入者很迷茫。比如,15年前,接过一些企业家的名片,当得知是做房地产时,‘我很慌张’;同样,在进入光伏行业后,接过某些人士名片时,当得知做光伏时,我在名片上怎么也没有看出其是从事光伏行业的”,此即说明政府的市场准入“没有搞成功”。

在俞子彦看来,对于补贴不到位,企业只能“假装不知道,企业要持续发展,不敢得罪于政府。”“我觉得很奇怪,政府有钱去治理雾霾、支持环保,却没有钱去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各地方政府可以说跟我无关吗?”,所以,银行确实对政策落地缺失信心。

其次,俞子彦认为,在企业发展方面,银行青睐规范的行业发展和规范的市场。但是现在为什么不规范,俞子彦举例说,其作为一位新进入光伏行业的金融资本方,遇到了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其在历次参加光伏企业时,企业皆表示“其他的光伏企业都不好,只有自己好”。在俞子彦看来,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即在行业没有市场认可的标准。

同时,俞子彦表示,其在银行工作30年以来,在实体经济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如光伏行业,在全国多区域密集的召开会议”。

保险服务方亦持谨慎态度

众所周知,保险服务能够转移和管理风险、分散风险,促进行业发展。

但是,在前海民太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霞看来,保险对于光伏行业仍然持谨慎态度,其一,光伏企业对保险的作用和价值认识有限;其二,光伏行业缺乏统一标准,致使保险在处理理赔时将出现诸多困难,所以,目前保险业缺乏大举进军光伏行业的机会。

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开发与创新部处长姜国栋看来,光伏电站是一个类金融产品,如果整个产业链能够加强风险控制,银行或将延长放贷周期至1-2年,然后企业可将电站出让给市场,比如保险公司;如果把光伏产业建成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廉价资本就会青睐。

另一方面,罗旭霞表示,国外保险为光伏已有30多年的服务经验,随着国内行业不断的发展、企业不断的成熟和行业标准的推出,保险服务将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从产业和金融融合的角度

在姜国栋看来,信托、基金、金融租赁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皆是经济转型中的一小部分,金融和产业是一个共生共赢、共同扶持、共同发展的过程。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包括在发展中的金融租赁,或者互联网金融亦或者众筹,正如生物环境,植物越多,其生态环境越稳定,金融生态亦不例外。

姜国栋表示,不同的电站类型,需要的金融的解决方案不尽相同,企业不应拘泥于间接融资,要从整个金融市场对企业进行融资。在有的企业看来,银行贷款周期太短,而从银行本身风险承受和担当角度考量,其放贷时间不会太长。

他表示,不管是制造、业态建设还是资本市场金融,关键在于技术进步下商业模式的创新。行业发展需要能量流——电流、信息流、金融流三者融合,探索革命性的商业模式,譬如互联网+零售。而目前行业的需要储能技术和能源互联网传输方式的突破,从经济体系来看,储能犹如金融,能源互联网演进中,无论高效传输还是无线传输,皆可给行业带来持续发展。

如何让资本有信心投资光伏电站

远景能源光伏业务总经理孙捷表示,希望通过其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阿波罗评级产品,通过OTO的评级模式,评价电站风险,打造一套业界认可的标准,与银行、信托、保险及金融租赁等资本方合作,使资本方有信心投资光伏产业。

远景能源希望借助于阿波罗平台,联合TUV、CQC等权威第三方评测机构,通过OTO模式,对于资方和电站持有者打造一套统一的“语言”尺度,去评估电站的风险,并将不同电站风险进行评级,供资方作为投资参考。

线上,通过阿波罗平台,获取光伏系统监控数据,经数据清洗,获得有价信息,建立数据模型,完成对光伏系统的初步评估。

对于某些不能通过线上获取的光伏系统数据,则与诸如TUV、CQC等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合作,通过线下检测的方式获得。然后,结合线上线下数据经过多点多段的分析方法,评估电站质量。

分享到:

关键字:光伏 新能源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