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10月1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天山脚下、伊犁河畔,城乡繁荣发展,人们生活安乐。今天的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正在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从绵延数千公里的特高压通道、贯通天山南北的骨干网架,到延伸进山村牧场千万人家的配电网络,坚强电网为大美新疆注入着更多活力,释放着更多光彩。
文 /本刊记者 李易峰
大西北的第一盏电灯点亮在新疆。
新疆的第一盏电灯点亮在伊犁。
1909年,伊犁的维吾尔族商人木沙巴也夫从德国购进了一套75千瓦蒸汽发电机组,给自己皮革厂的制革设备供电。这成了新疆电力历史的开端。
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发展
1949年,全新疆仅存电厂7座,总装机998千瓦,年发电量97万千瓦时。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在乌鲁木齐东北郊开工兴建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首座电厂——水磨沟电厂。1952年7月1日,新疆的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组在一穷二白的家底上建成投运。这一年,乌鲁木齐市总售电量88万千瓦时,年人均用电量7.23千瓦时。全新疆仅有伊宁、塔城、喀什几家公用电灯公司供应附近的机关、工厂作坊和少数居民用电。其他地区基本还在用煤油灯照明。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规模的电力建设在天山南北 16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开。各地州主要县市陆续开始使用电力照明,一些城市中心的普通居民家里亮起了电灯。
但是,新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还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
已在伊犁托海水电厂工作了 30年的驾驶员王怀云,工龄和厂龄一样长。1984年 7月 12日,他参加了托海水电厂的开工典礼。现在,他站在几乎每天都要驾车来去的大坝上,记忆洞穿 30年。1988年11月,单机容量1.25万千瓦的托海水电厂1号、2号机组投产,伊宁电网缺电状况缓解。后来,3号、4号机组陆续投运,5万千瓦总装机的托海水电厂成为新疆当时最大的水电厂。
可是,1992年,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的巴州大山口水电厂就夺取了自治区“最大装机”的名号。2005年,在托海水电厂上游,总装机46万千瓦的吉林台一级电站并网发电;而在距托海水电厂100公里的特克斯河上,总装机32万千瓦的恰甫其海水电厂也已投运。水电厂只是新疆电力工业发展的一个侧影——仅1980年到1990年,新疆电力工业总投资20.85亿元,新增发电装机 89.86万千瓦;建成 110千伏以上送电线路 2056.25公里,新投产主变容量 82.01万千伏安。
1989年,新疆首家风力发电厂在乌鲁木齐达坂城落户,拥有 15台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 2105千瓦,当时是全国容量第一。
火电、水电、风电,天山南北,各种电源蓬勃建设。
电网建设也同步跟进。1990年,新疆除建成覆盖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吐鲁番地区和兵团农六师、农八师,面积约为 10万平方公里的主电网外,尚有库尔勒和伊宁等 7个 110千伏地州独立电网,和田、博乐等7个35千伏地州独立电网。
但此时,电网等级不同、管理不畅、发展不平衡,难以发挥统一优势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广大农村,人们用电大多还停留在照明上。个别敢拼的人把电力引入工农业生产,但电压偏低、供电质量差的现实,还是击碎了他们的创业梦。
伊犁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乡的杨学仁就是一位见证者。20世纪80年代末,他在乡里建了一家编织袋加工厂,但供电无法保证生产。他购进一台20千瓦柴油发电机,可成本太高、产品缺乏竞争力,只好卖掉设备。杨学仁把当时的电力供应比喻成“脱裤子电”:用时供不上,晚上睡觉时负荷下来了,电却来了。
不仅要让群众有电用,还要让群众用上高质量的电。1991年至1995年,220千伏玛纳斯至克拉玛依、克拉玛依至铁厂沟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新疆主电网终于走出首府乌鲁木齐,向北延伸至克拉玛依和塔城地区。1996年至2000年,110千伏奎屯至精河输变电工程、220千伏鄯善至哈密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新疆主电网向西延伸至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向东延伸到新疆的东大门哈密地区。
在新疆电网发展中,1998年不容忽视。这年秋天,新疆电力公司组织实施的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拉开帷幕,总投资76.8亿元。到2001年,农网网架薄弱、供电可靠性差的局面彻底改变了。在沙湾县的一个村子,村民们一天就买了十几台冰箱;阿克苏地区的农村一年新建了3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厂??
杨学仁也圆了梦。2002年,他贷款办起农机制造厂,提出用电申请的第二天,动力电就接进了厂房。现在,他的农机制造厂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生产的多用途粉碎机不仅畅销本地,还打进了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市场。
21世纪之初,新疆农网改造让45个无电乡149个无电村3.2万户农牧民结束了无电历史;新疆电力公司供电范围内的83个县市,全部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大电网延伸到大漠深处
“爸爸,我也想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电灯下读书。”焉耆县七个星镇霍拉山村的维吾尔族学生买买提•牙生在县城亲戚家见到电灯以后,想用电的渴望就再没停止。
虽然大规模农网改造改变了新疆农网的基本面貌,但偏远山区、绿洲边缘及大漠深处的农牧民,暂还与电无缘。霍拉山村依山而建,村里只有个别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有太阳能供电。更多村民和买买提•牙生一样想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大电网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电呢?
2006年6月17日,国家电网公司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户户通电”工程会谈纪要,决定通过电网最大延伸方式,重点解决63个县235个乡658个村2.1万户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到 2007年9月27日工程全线告捷,共有2.6万户农牧民告别了黑暗。在“十一五”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中,国网新疆电力投资70.63亿元,让
47.67万无电人口用上了电。买买提•牙生和乡亲们的愿望也变成了现实。
但是,基于历史原因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此时仍有许多游牧人口长期远离电网负荷中心,属历史无电户;一些曾使用小水电、小风电、光伏供电的住户,因设备年久失修,重新又成为了无电户;而连续多年的“富民安居”和“定居兴牧”工程,产生了大量搬迁无电户。
从2010年开始,新疆自治区发改委牵头,与国网新疆电力在 3000多个村庄逐户核实用电情况——12个地州81个县市中,还有115.2万无电人口。
国家提出通过电网延伸工程和新能源两种方式,在2015年年底彻底解决这些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按照国家能源局批复的新疆“十二五”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规划,国网新疆电力通过电网延伸方式让其中的 98.4万人用上电。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新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于2013年6月7日与自治区政府签署协议,提出确保到2015年年底实现通电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连续四年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纳入“民生建设年”重点建设项目。
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帕米尔高原,从北疆阿勒泰山脉到东部巴里坤草原,一支支电力施工队伍走进了最偏僻、最边远的农村和牧区。
2014年9月25日,新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实现了电网延伸覆盖范围内的户户通电。国网新疆电力累计投资44.92亿元,实施无电工程项目318个,新建变电站65座、线路20611公里,安装配电变压器 6826台,比国家计划提前15个月解决了98.41万无电人口和7个边境口岸、多个边防连队的用电问题。
“新疆无电工程施工难度大,投资大,单位建设成本高达6元/千瓦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1.5倍。但国网新疆电力提前一年完成了施工任务,体现了责任央企的大局意识。”自治区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邹灵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从第一次联网到电送全中国
2007年11月16日,新疆220千伏电网实现联网。新疆主电网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东起哈密,西至博州、伊犁,北到塔城、阿勒泰,南接喀什、和田,覆盖约120万平方公里。新疆就此告别了“分散供电”和“就地平衡”,实现了地州网间互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然而,新疆的煤炭占全国储量40%,天然气占39%,石油占36%,丰富资源的用武之地,不能局限于本地需求。直接外运?里程太长、成本高昂。它们如何转化为经济优势?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如何再焕生机?
把能源转换成优势产品,参加全国的优化配置,电力输出是首选之法。电网不仅要支撑自治区自身的电力供应,还要有更大作为。
汉代,从西安到乌鲁木齐,商人们骑着骆驼要走一年。
今天,物资从乌鲁木齐到西安,空运仅3个小时。
但还有更快的——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后,电能从新疆送到西安乃至全国更远的任何地区,只需瞬间。
2010年,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一通道建成投运,新疆第一次实现“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
“第一次”只是开始。
2013年6月,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第二通道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能力提升到200万千瓦。
2014年1月,“疆电外送”第一条特高压工程±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强大的电流从哈密出发,跨越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点亮了中原大地。新疆电网进入了交直流混联“一直两交”的新时期,疆电外送的通道及方式实现多元化。
截至2014年年底,“疆电外送”已累计达到306.9861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外送271.2975亿千瓦时,相当于外送煤炭(折合标煤)938.6万吨,纾解了铁路的输送压力,同时外送风电
35.6886亿千瓦时,使新能源企业增加收益约22.48亿元,拉动GDP增加103.87亿元。
“疆电外送”让新疆清洁能源的发展进入爆发期。2014年年底,新疆电网并网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9万千瓦,同比增长39%。预计2020年,新疆电网内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分别突破3000万千瓦、1500万千瓦。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在新疆建设±1100千伏准东—四川、±1100千伏准东 —华东、±800千伏哈密北—重庆直流特高压三条输电工程,新增外送电能力3200万千瓦;同步计划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实现750千伏“三通道六回路”联网,疆内750千伏最北延伸至阿勒泰,最南延伸至和田,形成覆盖各地州的750千伏电网。
大容量高效率的“电力丝绸之路”,将把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光等清洁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送出,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
这并不是最终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一带一路”经济带输电走廊建设的第一步,是与中亚5国电网相联,共享哈萨克斯坦大型能源基地和中亚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远期或将和蒙古、俄罗斯等国联网,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能源互联互通项目业已启动。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从木沙巴也夫的电灯到特高压的大规模建设,新疆电力工业历经百年,正在古老的土地上焕发新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