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直供电低至成本价 东北电企抢食供暖市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5-11-16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改不断深入,国内多数省份相继出现大用户直购电合作,即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合作,洽谈价格。

记者了解到,由于电力需求不旺,受供求关系影响,部分直供电的电价已经低至发电成本价,并助长了地方高耗能企业的发展,与当前的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的导向不符合。

另一方面,常年吃不饱的东北电企瞄准供暖季,试图靠售卖热能实现保命。

成本电价供给高耗能企业

“在辽宁最近一次的大用户直供电合作中,电价已经降到了发电成本每度电0.27元。”辽宁一家大型发电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而现在的标杆电价是0.40元。”

与此同时“我们考察了南方一些省份的电力市场,他们的大用户成交价格通常比标杆电价少2到3分钱”。

当看到这么低的大用户直供电价时“我们痛心疾首,因为0.27元是发电的成本,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通常发电成本占到电价的60%至70%以内,按照标杆电价每度电0.40元计算,成本应该在0.28元左右。

这并不是电企最为“痛心”的事情,该企业人士很隐晦地表示:“现在大用户的需求都是新组建的民营企业。”而所谓的民营企业,其实有更深层含义。

“我们去多个城市调研,发现很多大用户直供电的买方都是高耗能企业。”参与电力行业改革政策制订的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表示。

同时记者看到相关信息显示,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与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分别签署了《大用户直购售电合作协议书》。

“大用户直供价格偏低,给了高耗能企业发展的机会,这与我们的产业政策是不符合的。但地方政府要考虑经济指标,因此,对高耗能产业的发展给予了便利。”曾鸣指出。

信息显示,营口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年产值约140亿元,利税约6亿元。

“这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现象。”曾鸣表示,“这一现象的总体原因,就是供大于求。不少城市都出现了成本电价。”

电力企业靠卖热“保命”

对于这一状况如何解决,参与电改政策制定的曾鸣向记者透露:“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就是严格限制火电装机,新的项目将很难获得批复,不能让火电严重过剩。”

他透露:“未来热电联产是政策支持的方向。”但对于热电联产企业而言,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城市供热系统中,依旧是十分利好的消息。因为,对于电企而言,需求不旺会导致发电上网困难,但是,一旦有了供热指标,电力企业就可以增加上网电量,从而增加获利。

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2903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9%,增速同比降低4.8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70.2%,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79.4%。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分别为5009和24029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6%和下降1.5%,增速同比分别降低2.2和5.4个百分点。

而北方供暖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又通常是“窝电”最严重的地区。由于需求量不足,多数传统发电企业无法实现满负荷运行。

记者在辽宁看到一家大型发电企业4台机组中,只有两台在运行,远远没有达到最大载荷。

“需求侧不足,所以,我们电发多了就没法上网。”该发电企业高层人士向记者表示。

但当冬季来临,则是另一番景象——四台机组可以全部发电上网——该电企正在积极备战供暖季。

“现在政府正在核算,供暖季的时候,我们需要启动多少产能。”该人士透露,“在发电的时候,才会产生热能供热,所以,供多少热,启动多少产能,也直接导致我们要发多少电,而电网会全部接纳这些电。”

对于靠电吃饭的电企而言,供暖季是全年最重要的季节,并最终决定,全年亏损还是盈利。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力 成本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