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核电“走出去”再传捷报:与阿根廷签60亿美元大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15-11-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土耳其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期间,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正式签署阿根廷重水堆核电站商务合同及压水堆核电站框架合同,标志着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将合作建设阿根廷核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落地阿根廷。

本次签约项目共两个,一个是阿根廷的第四座核电站,也就是阿图查核电站3号机组的重水堆核电站,装机容量75万千瓦。另一个是围绕阿根廷第五座核电站的框架性协议。

资金方面,这一项目总投资是59.94亿美元。其中,中方银行将提供投资总额的85%的支持,融资利率较优惠,不超过6.5%。设备方面,62%的设备由阿方提供,中方将提供剩余38%的设备,预计将带动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核电装备出口。项目建成之后,由阿根廷核电公司负责运营该核电站。

据介绍,技术优势是中国落户拉美的重要原因。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能技术是目前国际该领域最先进和接受度最高的技术之一,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和美国及欧洲三代技术标准,具备应对类似福岛核事故的极端情况的能力。其技术水平和性价比可与目前国际订单最多的俄罗斯核技术产品媲美,并领先于当前国际主流三代核电产品。

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在现场讲话中表示,中核集团愿与阿根廷共拓拉美核能、新能源市场,带动拉美经济全面提升。同时,也愿与世界其他致力于核电发展的国家开展互利合作。

据中核集团方面介绍,在“一带一路”上及其周边有60多个国家已经和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30年新建机组将达到200多台。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运维、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单台机组全寿期直接带动投资约1000亿元,30台机组则将直接产生近1万亿产值,全寿期将产生约3万亿产值。

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王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核电(601985,股吧)在单方面的竞争力或许并不明显,但从融资、技术、建设施工、运营、装备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较强。此外,中国在“一带一路”及周边各国开展以核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合作,也体现出改革发展三十多年后的大国责任。

“抢鲜报”内容不属于《21世纪经济报道》版权授权范围。未经特别许可,请勿以任何方式使用。特此声明。

分享到:

关键字:核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