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反思欧美联手围剿中国太阳能板业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财讯网 发布时间:2012-11-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二市场份额的中国太阳能板生产商,正面临着不断加剧问题:利润不断减少、出口不断下降、缺乏资金、贸易保护主义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除了自身问题重重,中国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工业制造国后不久,就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重的国外政策打压,该如何突围?
 
    过去五年内,中国太阳能板的出口急剧上升,成为中国极其多样化的出口构成中出口量最大的单个类别之一,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1%多一点。对欧洲而言,太阳能板行业是个非常敏感的行业。欧洲期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技术产地,这是驱动欧洲向环保技术转移的一个主要因素。举例来说,近年来,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近50%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补贴投入到光伏发电产业,与此同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德国能源的贡献只有3%。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在中国光伏企业纷纷上马,涌入欧洲的过程中,深陷欧债危机的欧盟国家也在悄悄修改自己的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2011年开始,欧盟各国逐渐取消了该项补贴政策,加之市场饱和,大量涌入欧洲的中国光伏企业开始惨烈的相互竞争,光伏板的价格由原来的最高2欧元/瓦特跌落至0.5欧元/瓦特以下。
 
    对欧洲的太阳能企业也是一样。2012年联邦政府决定大幅削减对太阳能行业的补贴,德国产品高昂的价格也使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不再具备优势。有业内人士分析还认为,德国太阳能企业在享受政府补贴的情况下,过度重视自身规模扩大而忽视了产品研发创新,这也是导致其失去竞争力的原因。今年以来,德国已有十几家太阳能企业宣布破产。
 
    但这些欧洲企业却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同行。今年7月,欧洲太阳能产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倾销的上诉,来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25家企业共同成为“原告”。上诉公司要求欧盟对中国产品实施严厉的惩罚性关税,希望以此遏制欧洲太阳能产业的破产浪潮。作为“原告”之一的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的股价一度高达50欧元,如今降至1欧元。
 
    这些上诉企业指责中国公司获得政府高额补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倾销,希望欧盟能够效仿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最高可达250%的惩罚性关税。这种做法也获得德国政府支持。欧盟委员会9月6日决定受理此案,对中国企业产光伏组件、硅片等开展反倾销调查,预计2013年6月前做出初裁。
 
    随后9月,由20余家欧洲光伏企业组成的团体EUProSun也向欧盟提起了申诉,指控中国的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并要求对其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根据规定,欧盟将在45天内决定是否立案,也就是在未来一两周内“反补贴调查”也将启动。
 
    几天后,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中国企业反倾销税率从18.32%到249.96%不等,反补贴税率从14.78%到15.97%不等。中方对裁决结果表示强烈不满,并提醒美方:实际上,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也将损害美原材料和设备出口商以及美消费者利益。
 
    不过,和美国商务部同时有调查和最终裁定的权力不同,最终决定惩罚性关税并实施的是不同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委员会。“这27个国家不尽然会有一致的利益,一些国家或者公司可能是光伏产品主要的采购者,不排除有一些利益联盟来最终影响这个决定。”
 
   有知情人士指出,和德国、西班牙、希腊等光伏大国不同,英国、丹麦、爱尔兰、荷兰、瑞典等北部国家并不赞同反倾销。
 
     不仅如此,就是连从中国采购太阳能板的30多家欧洲光伏企业已组成游说团,反对这次贸易诉讼。有人给欧洲算了这样一笔账:为了保住制造业1万个工作岗位,欧盟可能丧失整个光伏产业链上从上游到下游的30万个工作岗位。另外,贸易限制将会导致欧洲使用太阳能成本上升,将延缓欧洲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化的进程。欧盟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实现能源总量的2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即便遭受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据悉,欧盟对华光伏企业的惩罚性反倾销税率将低于美国,不会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新能源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想要毁灭或者打击这样一个产业。另外,美国在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时候,是以倾销幅度而不是损害幅度作为依据,而欧盟则是以损害幅度作为征税的依据,这种处罚要打很大折扣。
 
    不能忽视的是,因为欧盟是全球最大太阳能市场,本次太阳能世界公司等在欧盟提出的申诉可能意义更为重大。随着中国太阳能板和风电塔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再生能源领域已成为中国和西方国家贸易纠纷的主要源头。欧盟和美国怀疑中国政府通过补贴帮助中国制造商打入欧美市场。
 
    但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光伏行业目前整体偏空,海外企业对中国的贸易战是针对“全产业链”的,既有针对原材料多晶硅的“双反”立案,也有针对产成品的案例。而中国企业目前大量出口地是在海外,这样的环境比较糟糕。2011年,中国向欧洲市场出售了价值高达210亿欧元的太阳能模组及其部件,占该产业总出口额的60%。欧洲是中国太阳能产业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对于欧洲太阳能企业的上诉行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此前访华期间曾呼吁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太阳能领域的冲突,而不是展开反倾销调查。她还表示将向欧委会提出相关建议。对于欧盟的调查,中国光伏企业不应袖手旁观,中国政府也启动了针对从欧盟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的组分之一)的贸易调查,旨在对欧盟施压。此前,中国还在7月份启动了针对美国和韩国产多晶硅的贸易调查,这两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多晶硅生产国。
 
    德国目前是欧盟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去年产量占了全球产量的16%。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消费国,也是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专用机械的一大进口国。中国回击的举措,也让人仿佛看见一场贸易战的硝烟正在弥漫。
 
    随着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进入痛苦的整合时期,中国国内外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的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政府的举措。一是,如何推动国内的太阳能电池板需求;二是,出台支持性政策,帮助本土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免于破产。
 
    而从长远看,中国企业需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要做大做强、具备战略规划,而绝非数量繁多、一时冲动的进入或退出。比如,德国高精密机床和美国知名品牌都不容易被反倾销,因为一来这类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市场地位,二来技术和品牌本身赋予了产品很高的无形价值,反倾销程序无法在此类产品身上找突破口。这也再次提醒中国:只有当“中国制造”达到“德国制造”同样的市场信誉时,反倾销程序才不会再困扰中国企业!
 
    最后,以一家位于美国波士顿的绿色能源市场研究机构GTM的光伏产业研究报告为本文收尾。该报告预计,全球180家太阳能电池板企业将在2015年前退出市场,其中,一半在欧洲和北美,有54家企业来自中国。不过,在2015年的全球前9位领先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名单中,中国企业将占7个席位。
 
     这也算是我们对中国光伏产业的良好期望吧!
分享到:

关键字:反思 欧美 联手 光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