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层面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层面来看,形势固然喜人。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层面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那就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反差之大,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说它在意料之中,因为笔者身边很多朋友均表示,低价是买车时的考虑因素之一,但主要还是考虑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便利性,而且新能源汽车在充电、驱行能力、加速、稳定性等方面相比燃油汽车都有很大差距。称其在意料之外,因为各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对其提供高昂的补贴、对传统高排放汽车征收碳排税,而且汽车制造企业也都在竭尽所能地搞研发。
诚然,新能源汽车才刚刚诞生,技术还不成熟,也难怪时下有人称其为“概念车”。“巴菲特会买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股票,但未必会去买其新能源汽车。” 这就形成了一种怪相,很多人知道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但是依旧开着燃油汽车。这也不难理解,燃油汽车已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技术过硬,而且燃油经济性指标还在不断改进、提高。而新能源汽车还有若干问题要解决,如未有统一的标准、充电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充电时间过长、生命周期短、电池蓄能低等,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需要克服的瓶颈。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势必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全球汽车行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兼并重组,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结果将决定车企未来的命运。谁在新能源汽车上领先,谁就占领了市场高地。遥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设想之际,一切都感到那么的遥不可及。但时至今日,互联网的应用却已是遍布全球、家喻户晓。人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任何技术的障碍都将被清除。新能源汽车现在的冷清并不能代表它的未来就无所作为。
根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的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逾2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严峻的挑战已经不可避免,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因此,抓好传统燃油车的节能降耗,鼓励车型小型化,并着眼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的发展,加大电动车的研发投入,已经刻不容缓。相信,广大汽车消费者也会敞开心扉,主动地接纳新能源汽车。相信,零排放、零污染的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