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承载着13亿人民对未来福祉的期望,党的十八大对民生问题极为关注。十八大报告中,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句句温暖人心、令人振奋。
电力保障民生,电力促进民生。未来,国家电网公司在服务民生方面责任更加重大、作用更加凸显、形势更加紧迫。在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好地助力小康社会建设,成为国家电网人的远大目标。
提升发展水平 夯实保障基础
在十八大报告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笔墨极为浓重。报告不回避现实问题,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生活新图景,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上有这样一句话: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力则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是享受现代文明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华中分部主任谢明亮认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又好又快地发展电网、安全可靠地运营电网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民生的首要任务。他以华中电网的跨越式发展为例,“落点荆门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建成投运,有效缓解了湖北近年来的缺电状况。”他认为,国家电网公司必须坚持发挥央企脊梁作用,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代表、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孙正运备受鼓舞,“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国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所取得的成绩,这其中也有国家电网公司作出的重大贡献。”他认为,要更好地服务民生,必须自觉地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实现“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说法在十八大报告中非常醒目。显而易见,电网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必须继续加强包括电网在内的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群众生活条件。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准确把握能源资源禀赋与需求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国家电网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在更高水平上的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电网的安全水平、智能化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在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有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电力需求。
重视民生工程 坚持优质服务
11月8日上午,青海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游牧民定居点的居民官保打开电视,第一时间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无电地区通电工程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说:“自从通了电,我们点着酥油灯,望着星星的日子结束了,生活跟从前不一样了。”
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保障民生,让每一个人都用上电、用好电,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使命和任务,一系列民生工程发挥重要作用。
十八大报告指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党的十八大代表、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新甘石”联网工程是支持四川藏区电力发展之一的重大民生工程。线路通了,电通了,架起了党和政府与藏区群众的连心桥。我们要努力确保“十二五”末基本解决藏区无电人口供电问题。
“三农”问题可谓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方式日趋城市化,“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了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这些新情况,需要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加快推进城乡电力服务一体化。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等一系列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未来仍要继续努力。
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服务民生的承诺,还需要落实到每位电网人的行动中。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党的十八大代表中,有多位是来自一线的电网员工。平时工作中,他们与百姓心贴心,被百姓视为最值得信赖的人;现在,他们在把百姓的声音传递给党中央的同时,更加坚定了今后立足岗位、奉献光明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代表、被称为“百姓电工”的湖北省电力公司随州供电公司应山供电所营抄工左光满说:“供电员工的工作直接牵着民生,你的服务好不好,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都会影响到客户的感受。在我看来,民生就是为大家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要把客户当家人,把服务当家务,做得更细一些,和老百姓真正零距离,让老百姓没有任何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