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燃料电池介微观尺度有序结构膜电极研究获进展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数字储能网 发布时间:2015-12-0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研究组(DNL0305组)孙公权研究团队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序纳米结构电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模拟酶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在纳米尺度构建了具有高效稳定三相反应界面的燃料电池氧还原电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质量活性超过美国能源部2015年指标,电极稳定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期的Scientific Reports(doi:10.1038/srep16100)上。

氧还原反应电极是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内的诸多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寿命、成本对燃料电池等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在酸性体系中,传统氧还原电极铂基催化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燃料电池成本较高。因此,研发具有低铂使用量、高活性与高稳定性的氧还原反应电极对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受到酶催化剂中活性中心与传质通道复合微观结构的启发,该研究团队将铂的纳米粒子原位锚定于具有电子传导与质子传导功能的双导体纳米阵列界面区域,形成了在纳米尺度上同时具有电子、质子、物质传输通道的三相反应界面区,铂催化剂利用率显著提高。另外,铂纳米粒子与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改变了铂的电子结构,不仅大幅提高了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而且使得电极稳定性得到增强。该研究工作为燃料电池多孔电极体系的基本微观结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其批量化的工业应用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该研究团队在燃料电池介微观尺度有序结构膜电极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J. Mater. Chem. A 2013, 1: 491-494, J. Power Sources 2014, 256: 125-132, Inter. J. Hydrog. Energ. 2012, 37: 14543–14548),该工作得到了“973”项目等经费的支持。

 

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介微观尺度有序结构膜电极研究获进展

分享到:

关键字:燃料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