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建议建设岛礁直流微电网群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2月3日,以“开发深海能源,建设海洋强国”为主题的2015深海能源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300位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深海能源开发工程、技术、装备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的多位院士提出专业建议,认为南海深水蕴藏丰富能源,将为中国未来科技创新提供舞台。

近年来,国际能源企业纷纷部署和启动深水勘测开发战略,实现油气资源获取从浅海向深水过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武广齐表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曾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南海西部等浅海区域,随着浅海石油天然气开发的日益饱和,石油开发已经向深水转移。南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约占我国总资源量1/3,油气资源产量大,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但目前我国在深水能源工程技术开发方面起步较晚,深水装备整体的水平与国外相比还落后10年~20年,而且我国海底地质状况复杂,海域条件恶劣,我国深水油气工程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指出,世界海洋石油资源33%在深水,在全球范围内,深水已发现29个超过5亿桶的大型油气田。南海深水是我国能源资源的聚宝盆,海上油田开发模式走向南海深水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步骤。他介绍说,中国深水能源开发从10米水深发展到南海1500米水深,跨越深水钻井、深水平台技术、水下生产系统等六大技术,初步建成深水作业船队与生产装备系统。“南海深水是科技创新的大舞台,未来应推进大型核动力远程基地、新型水合物试采船、大型SPAR温差能发电平台和深海空间站四大深水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指出,海洋电力网络已成为南海岛礁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构建海洋多能源综合利用的深海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现有电网容量难以满足南海深水开发需求,输送效率低、可靠性不高,深海水下电力设备亟待研发。她建议建设岛礁直流微电网群、离岸浮动型独立电网以及深海水下电网,为南海开发和国防安全提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坦言,中国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自主设计、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海洋工程装备配套发展滞后,深海油气开发安全体系亟待建立。目前各海洋强国涉海科研重心已从直接服务工程向关键技术和创新概念研究倾斜,“中国应有效提升产、学、研、用协同的深度和效率,利用国际海洋工程技术研发转移这一时机实现海洋工程装备的突破”。

据悉,除深海油气资源外,南海还拥有丰富的深海海洋能资源。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夏登文介绍,目前我国已开展南海温差能试验选址调查,启动南海深海海洋能利用实验基地项目。

分享到:

关键字:直流微电网 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