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2025改版停用栏目>储能资本>基金股权 返回

电动汽车发展要按市场规律办事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能源评论 发布时间:2015-12-1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寒冬将至,万物凋零,“冬眠模式”渐启。电动汽车却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展现出勃勃生机,带来了阵阵暖流。

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5.0倍,单月销量34136辆,接近去年全年销量的一半。在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表现突出,产销同比分别增长6.5倍和9.2倍,成为汽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

本刊日前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进行了专访,他表示,电动汽车销量呈现出式“爆棚式”增长的趋势,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近期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涵盖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布局等宏观战略,为电动汽车行业注入了一味“强心剂”,其效果能持续多久,则要看产业各方能否遵循产业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

政策在先 市场如何衔接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的目的是培育战略性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或许有人担心,企业会因此被政策“娇惯”,出现政策引一步企业走一步的惰性习惯。董扬认为,这需要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政策制定者在行业支持方向、补贴力度和延续时间等方面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计划,二是企业也要调整思路,不能一味依赖政府补贴,要重视市场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厘清发展思路,做好产品规划,将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很好结合。

比如,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强调纯电驱动,有些人就认为国家只支持纯电动汽车, 不支持节能技术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发展,因而忽视了相关技术的投入。这种解读方式是极大的误解。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多次公开表示,在国家规划中强调纯电驱动,并明确实施补贴的政策,原因就在于电动汽车发展初期成本较高,且高度依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规划先行,并给予财政支持。但并不代表国家对节能与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重视,这个规划同样制定了燃油车油耗限值的目标,就是希望企业对传统汽车节能技术给予高度重视。

在遵循市场规律方面,丰田汽车公司的做法值得参考。他们分析市场的需求发现,混合动力汽车不依赖于基础设施,可以为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担忧松绑,因而大力投入相关技术研发。同时,丰田汽车公司抓住一切机会精心设计产品、降低成本、创新销售策略,为自己赢得了口碑和市场。

智能网联 汽车行业新方向

董扬指出,汽车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电动汽车无疑承担了节能减排的重任,但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对于汽车产品、汽车制造、汽车产品的使用以及对于汽车社会的影响,智能网联化会远大于动力电动化带来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汽车行业未来重要的方向。因为其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多种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

同时,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也会为电动车普及带来机遇。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优化充电和换电的布局和路径的规划,能够有效的缓解历程忧虑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全程监控的方式,对电池的状态进行随时监控、随时预警,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手段来开发一些汽车的新的使用模式,比如提供车速建议,提高整个交通运行效率,将智能网联电动车和智能交通系统结合等等。

根据世界有关机构预测,汽车智能化可减少90%交通事故,可使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99%,可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排放30%,可提高交通效率40%。中国也亟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对外依赖度接近60%,但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量均比世界先进国家高出不少。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在政府的指导下与汽车行业、交通行业、通信行业、互联网行业、电子行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研究制订规划。我们的发展目标是,2018年部分新车实现车—车、车—基础设施互联,2020年全部新车实现与基础设施互联,2025年实现人—车通讯,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联而有盟 新动力哪里来

业界对电动汽车发展的认识逐渐清晰,相关标准陆续出台。当下,电动汽车行业如何将密集出台的政策落实、做细,并在市场化轨道上渐入佳境?

董扬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没有一个产品、一项技术、一个行业的发展靠单个企业就能完成,对于电动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尤其需要各企业之间联合起来,整合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资源、需求和共性技术,利用联盟的合力,才能在困境中突出重围。

在这样的思路下,国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简称联盟)生逢其时。联盟指导单位为国家能源局,由国内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商、能源供应商、通讯服务商、充电设施制造商、充电运营服务商、第三方机构和相关社团组织组成,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普天、中兴通讯(000063,股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比亚迪(002594,股吧)等。目前已经确认了39家发起单位。其中,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力联合会、国家电网、中国普天、一汽组成联盟秘书处,暂定设立四个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充电运营服务协同、充电标准实施和认证协同、充电设施网络智能化管理以及其他技术协同。联盟宗旨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各方共同努力达到共赢的效果,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董扬表示,当下联盟要做的是“趁热打铁”,半年之内迅速把各个方面的工作开展起来。未来,联盟将致力于在三方面进行突破:首先,要构建充电运营的协同运作,包括充电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经验的推广、问题的解决和协调咨询服务,并促进多种融资模式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在促进充电设施标准方面,要加快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并搭建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平台,对标准进行宣贯和培训,定期向社会发布市场标准规范信息和推广;最后,在建设充电互通互联的智能管理平台上,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充电桩的位置及便利信息。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