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零碳园区与零碳电网 返回

发展坚强智能电网顺应低碳趋势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2-10-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后,纷纷出台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实施规划,其中智能电网无一例外地作为了这些规划中的核心部分。2009年4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对其在中长期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助力国家碳减排提出了明确的愿景。
 
  因地制宜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作为先进信息技术和高级物理电网的结合,是解决未来能源输送问题的理想方案,是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国可以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形势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然而大规模可开发的可再生能源储藏地和需求中心物理距离遥远,动辄上千公里。新能源发展的形势有别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构筑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骨架网络的智能电网体系。着力提升电网对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和分布式电源发电的消纳能力,着力提升电网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配置资源的能力。
 
  科学统筹规划电源电网发展
 
  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分属不同中央企业建设前提下,电源建设和电网缺乏有效规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的效益。应该以充分发挥电网承载作用,系统效益最优化为前提,着力构建大电网支撑大能源基地的协同规划和建设模式。
 
  在电力工业总体规划部门缺位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探索发挥行业协会沟通协调的作用,由中央电网企业、中央发电企业共同协同进行新能源发展的规划和布局。
 
  大力创新提升电网互动智能性
 
  目前,传统电网存在用户侧无法互动等问题,无法为电力用户自主选择电力消费方式、选择低碳电力提供技术支撑。我国电网输配售一体化经营,主要由两家中央电网企业负责营运。用户侧电网的智能化程度提升是国家利用价格差异和消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实施促进新能源政策的前提和载体。
 
  为此,应该着力提升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建立覆盖全网络的智能用电信息采集平台,为不同能源类型电力的输送、消费计量提供实现工具。
 
  增强智能电网自主技术研发力度
 
  世界各国的电网发展经验表明,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趋势必然是朝着降低损耗、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方向发展。
 
  在发展坚强智能电网过程中,需要大力推进传统电网向现代电网的转变,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迫切需要继续提升中央电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着提升安全稳定、环境友好、输送效能提升的目标,应该重点在电网接纳间歇性电源调度智能化、超导材料、大规模储能技术和设备研制、输电线路集约化设计等方面。
 
  需要合理的政策扶持
 
  中央电网企业归根到底还是企业,在承担央企需要承担的各项社会责任以外,还需要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在面临发展智能电网获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无法用经济价值衡量和置换的政策背景下,推进新能源发展、引导社会科学用电和节约用电、推进技术创新,电网企业承受着收入减少和成本增加双重经营压力。  
 
  如何界定中央电网企业在构筑低碳社会中的合理贡献,并为其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合理的外部条件,还需要政策制定方和主管部门予以关注,并考虑为其制定适应的机制和政策。
 
  (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科研发展部)
分享到:

关键字:发展 坚强 智能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