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新电改再出发:售电侧放开需监管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时间:2015-12-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六大新电改配套文件下发,售电侧等多项改革备受社会关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批复同意重庆市、广东省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并要求进一步细化试点方案。售电侧改革起航,标志着以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改革试点格局已经初步建立。

从六大配套文件下发,到重庆市、广东省成为售电侧改革已经过去整整十天,对于新电改的讨论也众说纷纭:如果允许电网也成立售电公司,那么独立的售电公司是否有竞争力?一旦取消交叉补贴,居民电价是否会大幅上涨?如果电网不再统购包销,新能源能否和火电竞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解读新电改将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改变。

售电侧放开:仍需国家强有力的监管和规制

11月30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经报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新一轮电改的6份配套文件。包括:《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输配电价》)、《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售电侧》)等。

在这6份文件中《售电侧》提出的,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广受热议,也被看作是新电改的最大突破口。

但这份文件也传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电网可以参与售电。《售电侧》明确:参与竞争的售电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二是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三是独立的售电公司,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不承担保底供电服务。

担忧随之而来:一旦允许电网保留售电公司,谁有实力和电网竞争?“其实在售电侧改革最有积极性的是发电企业,因为谁都想自己卖自己的电。而且发电集团的实力也都很强,电网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它本身就有一套售电的运作体系和人马,换个牌子就可以了。而其他独立售电企业还有设备、技术、人员等多方面问题。”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由于电网具有自然垄断属性,林伯强认为,让电网在售电侧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份子而不是新的垄断者的最好办法就是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和规制,限制电网售电的规模和份额,充分保护竞争。“因为售电是需要政府颁发特许牌照的,如果政府要保护竞争,必须在颁发牌照时对独立售电公司有所偏向,给予更多的份额和扶持。”林伯强说。

取消交叉电价:得分步缓行

在《输配电价》等6份电改配套文件中反复提到“交叉补贴”一词,明确提出将随着电改进程,逐步取消交叉补贴。

“交叉补贴”是一种价格调节行为。如果某类或某个用户的电价,高于或低于供电成本,而通过政策由其他用户承担,则形成了“电价交叉补贴”。目前,我国电价存在的交叉补贴形式包括:一是工商业用户长期补贴居民用电;二是城市用户补贴农村用户;三是同类用户之间存在交叉补贴。

受访专家认为,在特殊的时期内,交叉补贴对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保证了社会电力能源的供需平衡问题。但交叉补贴的弊端也非常明显,从用户侧来看,居民生活电价及农业电价低于工商业电价,而从供电成本角度看,居民用户处于供电环节末端,电压等级最低、负荷率低,供电成本较工商业用户高。拿低成本的工商业用电,去补贴高成本的居民用电,并不能正确体现资源价值,引导用户合理消费,相反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显而易见,居民电价过低真正得益者是富人,因为用电量多,享受的补贴多,而贫困户用电量少,享有的补贴少。资源价值的错位,不利于节约用电。

“当然,取消交叉补贴是很难走的一步,因为只要交叉补贴已取消,居民电价势必会上涨,所以只能分步缓行。”林伯强说。

因此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企业文化主管夏伟建议,首先应加快电网输配电价的核定,尽快清理出各类交叉电价补贴,在电改过渡期内逐步消化,通过电力市场上的竞价交易,形成一个清晰的、主流的上网电价的价格空间,也即是国内上网电价的基本价值曲线,反映的是国内发电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并督促高于这条基本价值曲线的火力发电企业进行技改升级,降低生产成本,乃至责令停产、限产;对于风电、生物发电等初期生产成本高于价值曲线的发电企业应该予以税务方面的扶持;对于低于基本价值曲线的水电等发电企业要大力鼓励多发电。

同时,将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公益事业等不参与市场交易的电量的电价,逐步提高到能弥补其单位供电成本,逐步缩小直至取消政府定价,最终向参与市场交易的电量电价看齐。同时,逐步下调工商业电价,逐步缩小二者的差值,乃至合二为一,形成同一市场中同电压等级同一个基准电价(即上网电价的基本价值曲线+合理收益+合理线损补偿+输配电价),最终消除电价差,形成统一市场下的统一价格。

新能源发电:从领补贴到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很多人认为,新电改的市场化思路对清洁能源发电来说是“双刃剑”。电网只靠收“过路费”盈利,就更容易无差别地接入达到安全和稳定运行指标的各种电源,可以解决清洁能源的电网接入问题。但市场化之后,电网不再统购包销,由用户自主选择用电,清洁能源只能靠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等方式来吸引用户。新能源企业是否“压力山大”?

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所有的新能源中,光伏技术的进步对能源成本下降所能起到的作用最为明显。在过去十年,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仅近两年光伏组件价格就下降了超过八成。从领政策补贴到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光伏企业还需努力,但身为企业对近期实现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进而实现平价上网非常有信心。

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峰则建议,在推动电改的同时,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法中提到的“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规定,确保新能源电力的收购消纳,并加快构建基于特高压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全国能源优化配置,从根本上转变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发展方式。

分享到:

关键字:新电改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