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最近光伏圈中最劲爆的大事件就是光伏并网电价下调,这一政策的正式出台可以说是一时激起千重浪,光伏圈内各路大咖纷纷对这一政策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光伏并网电价下调这一事件并非国内首创,很多国外先行者都已经施行过这一方针,那么让我们来来具体类比分析一下,点击下调究竟给光伏产业带来了什么?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安全问题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此外,传统化石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全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WEC)的最新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全球经济发展以及持续的城镇化进程,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翻一番。与此同时,若要实现全球气温增长低于2℃,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降低到当前的一半。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人类对核电利用产生了新的疑问及认识。为了解决当前传统能源的污染问题以及未来可预见的能源短缺,各国迅速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颇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是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太阳能发电技术。目前,全球太阳能发电量远小于煤电、核电、水电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发电成本远高于传统能源。然而太阳能发电的规模经济性很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改进,光伏成本已由1975年的90~100美元每瓦下降到2009年的6美元每瓦。由政府立法、出台扶持政策以刺激光伏发电的发展模式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已显现出显著成果。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分类,推广光伏电力市场应用的具体政策主要包括上网电价补贴(feed-intariff,FiT)、直接资金补贴、绿色电力计划、可再生能源配额标准(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RPS)、RPS太阳能光伏计划、光伏投资基金、税收抵免、净电表制、商业银行活动、电力公用事业部门活动、可持续建筑要求等。根据IEA2009年的统计,全球有15个国家运用FiT,11个国家使用直接资金补贴。
不同国家发展光伏的政策体系虽有相近之处,但在战略定位上仍有差异。日本在2009年《太阳能发电规划图》修正案中,将太阳能发展定位调整为2050年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技术。美国在2004年公布的《太阳能的未来:通向2030年的美国光伏产业路线图》中,明确其战略目标优先为产业发展,其次顾及市场应用。总结德国相关法案、专项技术研发上对光伏产业的支持,表明德国太阳能发展兼顾能源安全、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2011年年底,德国光伏发电以24.82GWp的总容量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与此同时,德国针对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补贴也在不断下降。2012年,德国光伏上网电价补贴的上下限均低于该国居民用电平均价格。光伏上网电价的降低为未来光伏发电的能源市场竞争性提供了基础。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1019kJ,全国太阳辐射总量达每天335~837kJ·cm2。从2007年起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连续4年居全球第一,其生产量占全球产品的比重由2002年的1.07%增加到2008年的26%,产量达到1.78GWp,到了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则上升到10GWp。虽然我国是光伏生产大国,但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国内应用市场相对较小。2009年我国光伏产品95%以上依赖国外市场。
由于在制造成本上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美同行形成威胁。2011年10月18日,德国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2012年12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命令,即日起,开始向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2012年7月24日,以Solar 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 Sun),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出诉讼。2013年6月5日,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在海外市场碰壁的遭遇引发国内光伏生产商纷纷建立光伏发电站以发展下游光伏应用市场。我国政府推广光伏应用市场的起步相对较晚:自200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金太阳示范工程,从2002年至201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从20.3MWp增加到500MWp,增长了23.6倍,年均增长49.3%。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为国内光伏发电制定了上网补贴电价。然而太阳能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仍微乎其微,与德国的光伏发电规模相比相去甚远。
根据WEC 2012年的排名,中国能源安全世界排名第59位,能源社会公平性排名第69位,能源对环境影响的缓解排名第91位。发展光伏发电的应用对国内能源结构优化、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分析德国利用怎样的扶持政策来实现光伏电价下降以及光伏应用规模上升,可为我国光伏发电乃至整体清洁能源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我国刺激光伏应用市场发展的政策也可分成投资、回报两个角度。投资方向上,以金太阳工程为代表,我国利用财政资金对光伏系统进行前期投资一次性补贴。回报角度的政策起步较晚,直到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才制定了国内光伏的上网电价办法。目前对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投产且国家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统一核定其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而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对于享受中央财政资金补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按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执行。
我国居民用电平均价格约为每千瓦时0.5元,光伏电价是其两倍。同时,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成本的2~4倍。对于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安装用户来说,投资实现的收益表现为节省了以居民用电价格计量的电费。对于光伏发电站的投资者来说,与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其利润空间较小。如果投资者得到了中央财政的一次性投资补贴,那么投资光伏系统的回报价格与传统能源相当。德国发展光伏应用的早期FiT价格是居民用电平均价格的3倍左右,再结合投资上的税收、贷款利率上的优惠,其收益空间相对更大。
此外,我国扶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相对单薄。随着未来光伏应用技术的发展、投资成本的变化,扶持政策的刺激力度需要不断调整。一旦改变前期投资的一次性补贴或单一的上网定价,市场容易出现过激反应,且政府没有其它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予以应变。2013年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支持政策,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我国未来光伏发电的电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并且增加多样的财政、金融政策予以辅助。
最后,政策上对于电价实行的期限并未给予说明,投资者无法预期收益及回收成本期限,进而影响投资安装光伏的积极性。参照德国十多年来光伏发展的动力来源,我国可考虑进一步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进行细化,并通过立法等方式保障政策的稳定性。此外,应多采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来降低国内私人及企业投资光伏系统的门槛,从投资、回报两个方面为光伏发展提供动力。当然我国能源、电力市场与德国不尽相同,全球光伏成本及技术的发展阶段也日新月异。未来中国推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方式应在着重综合考虑本国的能源、电力价格以及光伏产业现状的基础上调整本国的光伏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