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中国制造业的困境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16-01-07 浏览: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制造业PMI为49.7%,其中消费品制造业稳定增长,特别是汽车制造、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等行业延续了较快的扩张态势,PMI均处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上升,为2015年以来的最高点,扩张动力较为强劲,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处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现出较强的扩张态势。

制造业PMI低于荣枯线

据广州日报报道,分析人士指出,2015年12月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PMI全面回升,与2015年11月工业增加值超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10个月新高以及百城房价连涨8个月共同表明,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不过,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并不这么乐观,“数据符合预期,延续回暖的势头,但这种势头要延续下去恐怕比较难,”他表示,“还是需要更多政策宽松举措来维稳,包括双降、更多的托底政策等。”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份,制造业PMI为49.7%,高于2015年11月0.1个百分点,近期在临界点下方窄幅波动。不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上月PMI虽然微幅回升,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且低于历史同期水平。他认为,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双回暖以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消费品制造业稳定增长带动指数略为升高,不过近期原油价格降至多年最低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年底资金紧张状况更加突出,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工业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除融资贵融资难、产能过剩、企业增产不增收等外,更多地表现为地方政府稳增长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维持生产负担重。

1、地方政府稳增长压力大。

当前稳增长、惠民生与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难以统筹协调,如何解决好三者关系对许多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转型升级必然伴随着淘汰落后、下岗人员再安置、财政收入减少、增长速度放缓等严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不得不度过一段艰难困苦的过程。

2、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信心不足。

受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和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的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和企业用工量继续减少。2015年9月,央行公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和经营景气指数分别仅为50.5和49.4,为近一年来最低水平。结合实地调研发现,一些省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普遍下降,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下降幅度较大,效益持续下滑让企业投资能力受限,企业找不到投资方向,缺乏投资动力的情况比较普遍。

3、企业维持生产负担重。

首先,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增强,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被摊薄,测算显示,增加值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税金占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企业的实际税负加重。其次,主营收入增速减缓、利润率下降,也间接凸显企业负担变重的客观事实。2015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为1.0%,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6%,而同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速高达6.3%,因此,企业税负加重。第三,企业的社保刚性支出也加重了企业负担。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累计约占名义工资的四成左右。

东北老工业欲打造中国经济支撑带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14年以来,在能源价格下行的情况下,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的冲击最为显著。东北地区如何加快转型调整,广受外界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2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其中,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10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东北某地方发改委官员透露,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它的设备、产品和效率都已经不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要,所以东北经济发展相对南方滞后很多。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十年以来,原有的老企业经过改造有了较大起色,特别是一些新型产业如数控机床等发展不错,但还有部分产业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效益不太理想。

“总体来看,东北振兴的效果不如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该官员认为,东北面临的问题比中部和西部都来得复杂,尤其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问题。外部环境方面,中西部的产业结构虽然老旧,但产品往中西亚还能卖得出去。而东北的产品过去往远东还能卖出去,现在不论往远东还是日韩出口都比较困难。国际环境一不好,产业结构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目前东北的产业结构要更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该官员说,目前东北的产业中,高精尖的东西还不是太多。此外东北的产业结构中,经济运行成本过高。“比如,南方地区弄一个铁皮块就可以做厂房,而东北要建很厚的墙,而且一年有四五个月的取暖,这对东北产品的竞争力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东北的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企业这一块如何增强竞争力是重点。”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称,东北地区结构转型尽管喊了很多年,但目前仍以重化工业、大型国企为主,去年以来重化工业、能源产业下行明显,经济受到的冲击也就比较大。因此东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通过市场化推动,加快对外开放,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和新兴产业。

在此基础上,会议提出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分享到:

关键字:制造业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